ID: 23162890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12074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七年级,历史,下册,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 cover
(课件网) 1、引清军入关的是谁?入关的清朝皇帝?都城? 2、台湾曾被哪个国家侵占?谁何时收复?意义是什么? 3、清朝如何确立对台湾统治的? 4、清朝对西藏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5、西北边疆发生了哪两次叛乱?分别是哪个皇帝平定的? 6、清朝在新疆设置的机构? 7、在东北先后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皇帝?签订的条约? 7、清朝对边疆的管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什么历史意义? 前课回顾 秦朝 西汉 东汉 三国 隋朝 唐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前期 2500万人 800万左右 5000万左右 800万 6000万 9000万 1.2亿人 9000万 2亿 3亿7000万 思考:清朝人口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朝代 人口 导入新课 政权稳定,社会安定 清朝前期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口增加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山西太原晋商博物院 素养目标 1、知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表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结合材料概括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原因,认识到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知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巩固和发展作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初步理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外原因以及人口和经济发展间的辩证关系。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壹 强基固本农事丰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贰 国富民饶工商盛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叁 人丁滋生古未有 ——— 人口的增长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1.明朝农业发展的措施 民富则亲,民贫则离; 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 ———明太祖朱元璋 元末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出身贫寒的明太祖,对百姓的困苦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重要性有深刻体会。 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兵兴以来,所在人民抛下产业逃避他方,天下既定,乃归乡里,中间若有丁力少而旧田多者不许依前占护……若有去时丁少,归则丁多而旧产少者,许于附近荒田”;“各处荒闲田地,许令诸人开垦,永为己业,免杂役三年”。针对全国荒地太多,朱元璋令迁徙内蒙和山西北部的“沙漠遗民”三万二千余户往北平屯种等。———摘编自陈梧桐《朱元璋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①开垦荒田,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②移民屯田 ③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 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 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作用 登记造册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2.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措施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道、府垦至二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至三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 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时间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 5 493 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 078 430 雍正二年(1724) 6 837 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 414 495 ①清朝延续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多次加以修订。 ②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开发。 自康熙十七年(1678年)实施治黄,历三十年,肆半个多世纪的黄淮水患得以根治,黄河“安澜顺轨百有余年”,农业连年丰收。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投入,又胜过前两朝。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 ———施宣圆《我与学林名家》 靳辅(河道总督) 清朝治水图 ③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堤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