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63208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综合微评(二)课件+学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31022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微评,综合,环境,地表,圈层
    综合微评(二)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回答1~2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气 78.08 75.52 氧气 20.94 23.15 氩气 0.93 1.28 二氧化碳 0.03(变动) 0.05 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 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 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 D.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解析:第1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增加大气的热量,使气温升高,A项叙述正确;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B项叙述正确;干洁空气中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项叙述正确。故选C。第2题,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项错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B项正确;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C项错误;近地面气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D项错误。故选B。 答案:1.C 2.B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4.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解析:第3题,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区域,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7千米的高度处,图中显示,平流层位于地面以上约12~50千米,因此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B项正确;对流层、中间层和热层臭氧含量较少,不是臭氧层所在分层,A、C、D项错误。故选B。第4题,图中显示,对流层位于地面以上至12千米高度处,因此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低层,A项错误;极光现象是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高层大气碰撞电离而产生的,图中显示,极光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中的热层,不出现在对流层,B项错误;图中显示,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为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水汽较丰富,且气温高,容易膨胀上升,大气中的水汽容易上升冷凝,成云致雨,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项正确;由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具有“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结构,因此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D项错误。故选C。 答案:3.B 4.C 2021年3月17日中国“亚轨道”高超音速飞机初始性验证试飞成功。“亚轨道”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千米处,是飞行器离开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开始进入太空边缘的高度。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5~7题。 5.高超音速飞机起飞后,穿过甲层时大气特点为(  ) A.气温先降后升 B.大气较稳定 C.天气现象多变 D.有极光现象 6.乙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 A.其氧原子能吸收紫外线,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B.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高空飞行 C.能反射无线电波 D.能降低紫外线对人类和地表生物的伤害 7.高超音速飞机的飞行轨道,即“亚轨道”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外太空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高超音速飞机起飞后,穿过的甲层为对流层,该层大气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