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复习课 情境 在2020年抗洪抢险中,江西省水利系统充分运用水文在线监测、无人船、无人机区域组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智慧水利的成果,提前预测、查险会诊、为防汛抢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险情处置过程中,江西省防指启用省水利设计院紧急开发的 “智慧水利专家会诊”系统,200余名专家使用系统巡堤查险600余次,发现险情1 600余处,视频会诊10余场次,及时开出“处方”。省水科院利用无人机区域组网遥感观测技术,完成了康山蓄滞洪区、三角圩受淹范围洪水态势监测,为灾情的快速评估和灾后重建提供数据支撑。 思考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有何优点? (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有何作用?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旱情、水灾、沙尘暴、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方面。第(2)题,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分析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的优点。第(3)题,从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订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答案:(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旱情、水灾、沙尘暴、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方面。(2)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遥感能够对地面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3)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订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以我国南方洪涝灾害的监测为载体,考查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两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地理实践力———水平3 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综合思维———水平4 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分析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的优点。 能力1 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频繁。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分布、特点如下: 2.我国泥石流灾害的区域特点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暴发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暴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暴发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暴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且来势迅猛 3.案例———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某年滑坡灾害频次分布图(单位:次)。 (1)分析该省区滑坡灾害多发区形成的自然原因。 (2)为应对滑坡地质灾害,说明当地可以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3)简述在野外考察时应如何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 解析:第(1)题,从地形、气候等多个角度分析该省区滑坡灾害多发的成因。第(2)题,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防御滑坡灾害的措施。第(3)题,从灾前准备、灾中自救等多角度分析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的措施。 答案:(1)多发区位于云南西部的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岩石破碎;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易发滑坡。(2)危险地带居民点搬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