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6324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综合微评(六)课件+学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26873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微评,综合,自然灾害,作用,教版
    综合微评(六)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国家之一,然而在2022年1月21日却遭遇罕见寒潮侵袭,气温骤降。通常情况下,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冬季日均最低气温也在10 ℃以上,但1月21日,利雅得最低气温降至4 ℃,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寒冷天气,沙特阿拉伯部分地区还迎来了降雪天气。据此完成1~2题。 1.本次寒潮灾害(  ) A.就是冷空气入侵 B.对当地经济影响较大 C.可能引发多种灾害 D.影响范围只有陆地 2.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 A.及时发布寒潮预警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海上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解析:第1题,冬季沙特阿拉伯农业活动较少,该地主要以石油开采业和加工业为主,本次低温冻害对工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当地经济影响不大,B错误;寒潮包括低温冻害、大风等多种灾害,不止冷空气入侵,C正确,A错误;海洋和陆地均会受影响, D错误。故选C。第2题,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要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各部门才能及时做好防御准备,才能进行有效的气象灾害防御,提前采取防御措施,船只才能及时回港,牲畜才能够提前准备饲料,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答案:1.C 2.A 2022年12月12—14日,内蒙古自治区自西向东经历了一次强冷空气天气过程,中部偏南地区、东北部偏西地区受灾严重,大风、低温等灾害导致温室大棚内作物生长缓慢和受冻。据此完成3~4题。 3.应对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当地农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制定抗灾救灾应急预案 ②固定温室周边易漂浮物 ③养殖户可备足饲料、饲草 ④提高对灾害的预报预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大风过后当地农民会及时清理棚上灰尘杂屑,主要目的是(  ) A.减小大棚压力 B.提高空气环境质量 C.防止损坏棚膜 D.增强棚内太阳辐射 解析:第3题,题干中强调农民可采取的措施,农民在强冷空气来临前可以固定温室周边易漂浮物,养殖户可备足饲料、饲草,②③正确;制定抗灾救灾应急预案和提高对灾害的预报预警是政府和气象部门的工作,①④错误。故选C。第4题,大风过后当地农民会及时清理棚上灰尘杂屑,主要是增强棚内太阳辐射,提高棚内气温,促进作物的生长,D正确,A、B、C不是主要目的。故选D。 答案:3.C 4.D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山体滑坡与岩土的抗剪强度关系密切,岩土的抗剪强度越大,岩土越稳定;岩土的抗剪强度受岩土的含水量、温度、植被状况等因素影响。2020年7月26日重庆武隆区发生山体滑坡,堵塞乌江支流,形成堰塞湖,威胁沿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下图为滑坡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滑坡发生后,坡面等高线示意图为(  ) A B C   D 6.植被能起到固坡、护坡的作用,但植被覆盖率提高也可能加剧滑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 A.增强下渗,增加岩土含水量 B.根系蔓延,提高岩土抗剪强度 C.加强风化,降低岩土的密度 D.减少蒸发,增加坡体稳定性 解析:第5题,由滑坡示意图可知,滑坡体上部呈阶梯状分布而非逐渐倾斜,故A、C错误;“堵塞乌江干流,形成堰塞湖”说明滑坡体位于山谷中,依据“凸高为低(谷)”的原则可判定D正确,B错误。故选D。第6题,植被增加,降低地表径流流速,会增加下渗量和岩土含水量,从而降低岩土抗剪强度,加剧滑坡的发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