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66231

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说课课件(19张PPT)

日期:2025-10-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75688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课件,1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 以实验为钥,启新智之门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说课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作为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课程标准 目录 一、教材分析 四、教法学法 二、学情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 六、板书设计 这一课在单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前两课学习物质变化分类的基础上,本课通过白砂糖加热实验和蜡烛燃烧等实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以实验为导向,让学生观察状态、颜色、气味等变化的过程。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课作为从现象认知到本质理解的关键转折点,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化学变化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科学视角,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 生实活例 实验 教材分析 不足 六年级学生已经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对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是否属于新物质仍存在疑惑。 优势 策略 观察全面性和记录规范性不足,容易忽略发生的细微变化。 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强化同步变化的辨识能力。 优势 已经具备实验基础能力。 二、学情分析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科学观念 了解化学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2.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科学语言描述物质变化现象,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获取新物质特征的能力。 3.探究实践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并认识到细致、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性。 4.态度责任 三 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能根据物质变化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 实验分析物质变化产生的新物质进行实验、观察与考证分析,进一步明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难点 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 :以“焦糖布丁”制作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 3.多媒体辅助法:弥补实验观察的不足; 4.讨论交流法: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四、教法学法 1.观察记录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习惯; 2.对比分析法:帮助他们寻找新物质证据 3.合作学习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证意识。 任务一:聚焦———魔法厨房探秘,揭示课题 任务二:探究———魔法揭秘,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任务三:探索———魔法寻踪,发现生活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任务四:研讨———魔法权衡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利弊 任务五:总结拓展———魔法传承 五、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瓶子吹气球”视频复习旧知,巩固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以“焦糖布丁”制作视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大胆猜想和探究欲望。 任务一:聚焦———魔法厨房探秘,揭示课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砂糖加热实验 1.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 2. 对比观察糖的熔化与焦化,验证出黑色物质为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养成做记录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从表象特征得到初级证据,再转向实证证据,体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任务二:探究———魔法揭秘,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五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现象→证据→结论”的论证逻辑。从单一变化分析过渡到复杂现象,培养辩证思维,渗透“变化共存”的科学观。 活动二:蜡烛燃烧实验 采用“烧杯倒扣加热”和“勺子底部加热”两种方式,让学生分组实验并分析现象。再借助玻璃片接触火焰与“白炽灯加热烧杯”两组对比实验,证实蜡烛燃烧产生黑色物质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