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韵歌》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张丽华 课题 《5.对韵歌》 课时 2课时 课标要求 1.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2.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汉语韵律美。 教材分析 《对韵歌》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体裁:本课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共3句,含单字句(1-2句)和双字句(第3句);内容:涵盖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自然景物(山清水秀、柳绿花红);特点:音韵和谐,画面感强,适合启蒙识字和语感培养。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他们更易接受生动有趣且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设计。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会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借助动画、游戏、生活场景等趣味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有所收获。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对、云”等 7 个生字,规范书写“虫、云、山”3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中的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字源识字、图文情境识字等识字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对韵学习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自然景物的美好,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对韵这种传统文学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 掌握“对、云”等 7 个生字的读音、字形,正确书写“虫、云、山”3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韵律美。 教学难点 1. 读出对韵节奏感,理解“单字对”和“双字对”规律 。2.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方法 识字方法:字源识字(AI动态演示)、图文情境识字、游戏识字(AI互动)朗读方法:示范读、拍手读、合作读、配乐读技术融合:AI动画、语音交互、书写测评、文本生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AI动画故事:用AI生成动画短片(古代小才子对对子的场景),结合语音合成技术讲述陈文杰对对子的故事。AI互动提问:通过AI语音助手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对子’吗?试室用‘左__对右__’说一句话,我来帮你评分哦!”(学生发言后,AI及时反馈评价,如“你说得真棒!‘左耳’对‘右耳’很准确!”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藏着很多这样一一对应词语的儿歌(教师板书课题:对韵歌),标红“对”字,利用AI识字工具(讯飞AI学汉字)展示“对”的字源动画,讲解字形演变。学生齐读课题。 1. 观看AI动画,激发兴趣。2. 与AI语音助手互动,尝试说对子,获得即时反馈。3. 观察“对”字的起源动画,直观理解字义,然后齐读课题。 利用AI动画和语音交互,增强导入环节的趣味性和科技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契合低龄学生兴趣特点,也为后续学习铺垫。 二、初读课文,圈画生字 1.录音范读,学生听读。提醒:手放好,头摆正,眼睛看书本,耳朵仔细听。2.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提示:“风、虫、清、红”都是后鼻音,“虫”是翘舌音。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画生字。4.检查读文:指名读、同桌拍手读、男女合作读。 1. 听录音范读,按要求做好倾听姿势。2. 与教师合作读课文,读准字音。3. 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 参与检查读课文环节,进行指名读、同桌拍手读、男女合作读。 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兴趣,对后面的识字教学奠定基础。 三、多元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