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71236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1699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三,国家,检测,发展,巩固
  • cover
七下第三单元检测 姓名:_____班级:_____ 一、选择题 1.下表是秦朝到明朝中央机构丞相(宰相)一职发展演化表,下面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本质是( ) 史实一 秦朝设立丞相,辅佐皇帝掌管行政事务 史实三 宋朝宰相若干,并设立多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行政大权 史实二 隋朝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史实四 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A.皇帝和丞相斗争激烈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六部地位不断提高 2.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整顿中书省,裁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官;洪武十年,又设通政使司,后诏令六部诸司“奏事毋关白中书”,夺丞相专掌章奏之权。以上措施的目的是( ) A.加强君主专制B.提高行政效率C.完善官吏选拔D.重视官制改革 3.明朝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送请皇帝批准,皇帝可将章奏“留中”(不作处理)“改票”(加以删改)或“中旨”(从宫中直接传旨)。该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内阁性质的改变 C.权力重心的转移 D.明朝政治的黑暗 4.明朝时,朝廷以“票拟”制度处理奏疏,即奏疏先送至内阁,内阁官员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贴在奏疏之上呈交皇帝,皇帝最终裁决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朝廷以厂卫制度监督官员。这反映出明朝( ) A.各级官员之间的矛盾被激化 B.票拟制度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C.厂卫制度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5.朱元璋统治时,曾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言论从“四书五经”中大幅删除,而留下了孔子的三纲五常。此举客观上导致( ) A.明代思想领域发展停滞 B.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C.儒家失去封建正统地位 D.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6.“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 ) A.中央机构完善B.皇权空前强化C.文学日趋繁荣D.文臣地位提高 7.1584年,当利玛窦第一次在广东肇庆向中国人展示世界地图时,一些士大夫对于地图不是将中国放在中央而是推到东方一角上,提出愤怒抗议。为迎合中国人的观念,利玛羹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各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在中央”,以此为基础绘制成《坤舆万国全图》。《坤舆万国全图》在当时被迫以身改变的原因是( ) A.传统观念的固化与保守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弱化 C.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8.报效祖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下列诗句体现这一文化基因且与明朝历史有关的是( ) A.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9.康熙年间的《江宁县志·墓园》载:“……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乐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宣德中复命入西洋,卒于古里国,此则赐葬衣冠之处也。”这座墓葬主人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0.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装备、技术等方面都远远领先于西欧的远洋航行,但其目的并非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宣扬国威。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封建皇帝目光短浅 C.国内保守势力反对阻扰 D.航行活动缺乏资金 11.下图展示了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据此推论,最合理的是( ) A.生产力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B.南北经济格局逐渐改变 C.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D.技术革新推动社会发展 12.下面所示对联称赞的是( ) 炮声惊闽浙,五百年海浪未平,狼筅频频丧倭胆; 烽火照幽燕,三千里胡尘初定,谁人夜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