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75150

【名师教案】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习作:国宝大熊猫(2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785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习作,2课时,大熊猫,国宝,语文,名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 “国宝大熊猫” 出自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是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从多维度引导学生探索,提供名称、类别、食物等基础框架,鼓励挖掘更多内容,像生活习性、演化历史等。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提升文字表达水平,激发对大熊猫的喜爱与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大熊猫有一定认知,但多停留在表面,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等了解少。写作上,虽有词汇和简单句式积累,可在资料筛选整合、运用说明及修辞手法、组织文章结构上存在困难,需教师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浏览网页等途径收集大熊猫信息,准确筛选整合,提取关键内容。 2. 让学生掌握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及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多角度生动准确介绍大熊猫。 3. 培养学生观察、信息处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保护大熊猫意识,树立护生物多样性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科学收集信息,筛选出与大熊猫特点相关的重点内容。 2. 讲解说明顺序,引导运用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大熊猫,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 (二)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从繁杂信息中提炼独特、有价值内容,避免信息堆砌,做到详略得当。 2. 引导学生自然运用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使语言既科学又生动,让读者感受大熊猫的可爱珍贵。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1. 情境法:播放纪录片、展示图片、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 2. 范例法:分析优秀习作,从结构、内容、手法等方面提供写作模板。 3. 问题引导法:提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探究精神。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分享,培养合作意识。 5. AI辅助教学法:用豆包示范精准搜索信息,利用Deepseek生成图像,辅助教学 。 (二)学法 1. 自主探究法:自主制定计划,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交流法:参与小组和全班交流,拓宽思路,学习表达技巧。 3. 读写结合法:研读范例,将写作技巧运用到实践中。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5分钟) 1. 播放一段时长约5分钟的大熊猫纪录片精彩片段,内容涵盖大熊猫憨态可掬的进食场景、活泼有趣的玩耍画面以及在自然栖息地中的生活状态。播放过程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大熊猫的外形、动作和周围环境。 2. 视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短暂的自由讨论,分享自己观看视频后的直观感受和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3. 随机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发言,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大熊猫那可爱的模样和有趣的行为是不是让大家特别着迷?它们可是我们中国独一无二的国宝,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大熊猫,并用文字把它们介绍给更多的人。” (二)明确习作主题 1. 写下 “国宝大熊猫” 这几个字,然后向学生详细解释本次习作的主题和要求:“我们要全面、准确且生动地介绍大熊猫。可以从大熊猫的各个方面入手,比如它长得什么样子,平时喜欢吃什么,生活在哪些地方,有着怎样独特的生活习性,为什么会成为我们国家的国宝等等。通过我们的介绍,要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珍贵之处。” 2. 提问学生:“大家现在想一想,你们觉得还可以从哪些特别的角度去介绍大熊猫呢?”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新颖角度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大熊猫的文化象征意义、与人类的互动故事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三)习作内容(收集与整理信息) 1. 分组与任务布置 将学生分成4 - 5人一组,向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资料收集任务单,明确要求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大熊猫的相关资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