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7858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293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溯洄(shù)  器皿(mǐn)  豁然开朗(huò) B.垂髫(tiáo) 佁然(yǐ) 箬篷(ruò) 袒胸露乳(tǎn) C.窈窕(tiǎo) 阡陌(xiān) 参差(cī) 辗转反侧(zhǎn) D.俶尔(chù) 好逑(qiú) 篆章(zhuàn) 落英缤纷(bīng)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潭中鱼/可百许头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悉如外人(全,都)  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B.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斗折蛇行(折断) C.雕栏相望(相对)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D.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寻病终(随即,不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B.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C.便扶向路/济困扶危 D.乃记之而去/桃花源记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记之而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技亦灵怪矣哉 D.其船背稍夷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B.《核舟记》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说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C.《小石潭记》一文抒发了作者谪居生活的苦闷、抑郁和忧伤的情感。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8.古诗文默写。 (1)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_____,白露未晞。(《蒹葭》) (3)坐观垂钓者,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海内存知己,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 9.名著阅读。回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题目。 (1)保尔会的乐器是   ,最爱读英国小说   。他是在   (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2)联系全书,谈谈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怎样的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10、综合性学习。 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诗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二: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戴叔伦《关山月》 诗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内涵:_____ (2)【活动二】光明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老师要求。 结论: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