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78810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Unit 3 Where did you go Part B Let’s talk Ai赋能课件+教学设计(共20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英语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449767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20张,教学设计,课件,赋能,Ai
    Unit 3 Where did you go?教学设计 学科 英语 年级 六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蔡文莉 课题 Unit3 Where did you go?B、Let’s talk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1. 能听懂并运用特殊疑问句讨论过去经历(Where/How/What did... ) 2. 能在情境中描述假期活动,进行5-6轮对话交流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文化意识(西湖/三亚文化认知) 教材分析 核心内容: Let's try:听力训练(辨假期话题接收人) Let's talk:过去时特殊疑问句应用(Where did... /How did... /What did... ) 结构衔接: Section A基础句型 → Section B情境迁移(旅行对话) 学情分析 语言基础: 优势:熟悉动词过去式(go/went, buy/bought) 薄弱点:特殊疑问句中助动词"did"的漏用(错误率约65%) 兴趣特征: 对旅行话题表达欲强(班级92%学生有旅行经历) AI互动工具(豆包/DeepSeek)接受度高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 1. 特殊疑问句结构:How did you go there 2. 动词短语:went swimming/took pictures/buy gifts 教学难点 1. 自然衔接多轮问答(如从"How did..."过渡到"What did...") 2. 真实情境迁移(描述个人假期经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AI辅助教学(豆包AI对话/DeepSeek导图生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热导入 1.提前运用AI生成包含西湖与三亚对比元素的图片,图片中突出西湖的荷花(lotus flowers)和三亚的棕榈树(palm trees),并配上简单英文标注。 2.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展示生成的图片,同时提问:“What do you see Where are they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举手抢答:“West Lake in Hangzhou! Beach in Sanya!”,通过观察和回答,激活已有的旅行话题背景知识。 以生动的动态对比图片导入课程,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旅行话题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激活学生大脑中关于旅行地点的背景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在不经意间渗透文化意识,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 对话呈现与解构 1.教师直接呈现教材Let's talk部分的对话文本,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对话,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2.朗读结束后,教师用DeepSeek生成对话思维导图,展示对话的逻辑结构 3.教师指着思维导图,详细讲解对话的流程,从Sarah询问Amy假期去了哪里(Where did you go ),到Amy回答去了三亚(I went to Sanya.),再到Sarah继续询问出行方式(How did you go there )以及Amy的回应(I went there by plane.)。 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着重强调对话中的连接词和提问逻辑,如:“How was... What did... → Then... ”,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自然地进行多轮问答。 1.学生跟随教师认真朗读对话,努力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确保自己能够准确朗读对话内容。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思维导图,理解对话的逻辑结构,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积极思考,跟随教师的引导理解多轮问答之间的衔接关系。 3.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分别扮演Sarah、Amy和Wu Binbin,通过角色扮演,更深入地理解对话内容和角色情感。 4.角色朗读结束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尝试复述对话逻辑,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直接呈现对话文本并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熟悉对话内容,纠正发音。利用DeepSeek生成的思维导图,将抽象的对话逻辑可视化,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对话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多轮问答的衔接方式,解决教学难点。角色朗读和根据导图复述对话逻辑,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对话的理解深度。 AI情境演练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