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课题:金字塔 内容分析:课文《金字塔》编排了两篇短文。《金字塔夕照》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充满诗意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基本信息以及古代埃及的概况。此外,教材针对文本内容提出了六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会认“译、愧、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 ②语言运用: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③思维能力: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④审美创造: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重、难点: 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的感受。 活动流程: 活动一:穿过岁月沧桑,走近埃及金字塔 活动二:品读感悟,走近金字塔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穿过岁月沧桑,走近埃及金字塔 激趣导入 师导入:上课之前,咱们先来观赏视频。 师生共同欣赏金字塔的雄伟壮。 师提问引导学:你看到了什么?用一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我看到了金字塔。美丽、壮观、令人惊叹…… 师小结:面对这巍然屹立、闻名世界的金字塔,我们不禁会问:这一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到底是凭什么举世闻名的?那就让我们再来瞻仰这凝聚着古埃及人民智慧结晶的金字塔吧。 2.简介埃及和金字塔。 3.师问:仔细观察图片,这些金字塔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金光闪闪、雄伟壮观、古色古香) 4.今天咱们一起走进第20课《金字塔》,去了解一下这古老的文明遗迹。 5.板书课题:金字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本课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课文的地方?你觉得两篇文章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将课文中的内容或自己提炼的关键词,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不同之处 课文具体内容语言风格介绍形式《金字塔夕照》语言生动优美《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胡夫金字塔及古埃及的成就。我喜欢《 》的介绍方式,理由是_____ 预设1: ①文章内容不同:《金字塔夕照》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下的美景及作者的遐想;《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相关知识,以及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的一些相关情况。 ②语言风格不同:《金字塔夕照》语言生动优美,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语言简洁客观,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③文章体裁不同:《金字塔夕照》是一篇由段落组成的写景散文,知识性弱;《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由文字、数据等组成的说明文,知识性强———简要介绍非连续性文本。 ④表达方法不同:《金字塔夕照》主要运用静态描写、反复渲染等描写方法;《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预设2: 我更喜欢第一篇,因为语言更加优美,抒发了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我读的时候就被埃及的美景所吸引,特别想去亲自看一看这人类伟大的文明遗迹。 我喜欢第二篇,因为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金字塔的信息,同时也让我有了更大的探究兴趣。 5.引出非连续性文本,交流了解文本特点:这是第一次在课文中学习非连续性文本,平时你们见过非连续性文本吗 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说一说。 6.师生交流小结:《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文中有文字描述、数据介绍、图表说明、辅助问题等,初读可能会让人觉得内容比较零散,但认真阅读,就会发现篇章之间、语段之间、图文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 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看到非连续性文本,比如说明书、地图、广告、车票等等。(出示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图片) 学生根据视频认识金字塔。 学生汇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