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8年级下语文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劫难(jié) 骨骼(gé) B.遗骸(hái) 蟾蜍(yú) 撞击(zhuàng) C.两栖(xī) 深渊(yuān) 鸟臀(tún) D.追溯(suó) 衍射(yǎn) 溅到(iiàn)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烦躁 瑰宝 松懈 含辛如苦 痛心疾首 _____改为_____ ②凋零 谛听 暇想 别出心裁 物竞天择 _____改为_____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4.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有陆地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5.《恐龙无处不在》第四自然段举了青蛙、蟾蜍的例子,原因是( )。 A.作者熟悉青蛙、蟾蜍。 B.作者喜欢青蛙、蟾蜍。 C.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有代表性,简明易懂。 D.作者举不出别的例子。 6.指出下面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_____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_____ ③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_____ 二、阅读理解 7.阅读《被压扁的沙子》节选,回答问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 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3)第②段文字中划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③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