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上册单元速记·巧练系列(苏教版)第一单元 1.光源 1.自己本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像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都能自己发光。 2.光源可以根据来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像太阳、闪电、萤火虫等这样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加工和改良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像点亮的灯泡、点燃的蜡烛、燃放的烟花篝火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3.月亮看起来很亮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4.很多物体发光的同时伴有发热现象。 5.光源发光需要能量。 6.钢丝通电时发热,逐渐变红发光。电能转化为热能、光能。 7.生活中常见的发光方式: (1)燃烧发光是热效应产生的光,如火把等发光现象,此类光随着温度的变化会改变颜色。 (2)通电发光是通过电能转化成光能,如电灯、手电筒闪电等发光现象。 (3)利用生物能激发的光源,如萤火虫、栉水母等发光现象。 1.观察蜡烛发光的过程。 现象: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结论:蜡烛燃烧能发光,发光的过程还伴随着发热现象,发光需要能量。 2.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 (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 (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 (3)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 现象:可以观察到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结论:细钢丝通电后会发光,发光的过程还伴随着发热现象,发光需要能量。 2.光的传播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烟雾中光路比较清晰是因为烟雾中的固体颗粒对光有散射作用。 3.不可以用肉眼直接对着很亮的光源观察。 4.排列队伍时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线遇到物体阻挡后会在物体后方形成影子。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是相同的,从下图中可以看到,每一排的影子都重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可以判断他们是否排整齐了。 (2)站队列时,你只能看见你前面的第一个人,他把前面的人全部挡住,就说明队列排直了,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5.墨子的发现: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1.研究光在烟雾中的传播。 (1)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2)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现象:可以观察到光束是一条直线。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通过卡纸的实验。 (1)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2)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且小孔高度保持一致。 (3)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现象:左右移动硬卡纸,发现只有三张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才可以在对面看到手电筒发出的光。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做小孔成像实验。 (1)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烛。 (2)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 (3)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4)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结论:光通过小孔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像。 3.光的反射 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特点: (1)反射光线沿直线传播。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的表面越光滑,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