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礼记》二则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作品简介 《虽有佳肴》选自_____ 《大道之行》选自_____ 《礼记·学记》 《礼记·礼运》 虽有佳肴 第一则 字词积累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教( )学相长( )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jiāo 疏通文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所以 困惑 译文: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虽然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 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同“敩”,教导 表示推测 译文: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宾语前置的标志 内容探究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 教和学的关系 。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内容探究 3.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类比论证 学习的重要性 (教与学的关系) 引用论证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实践出真知教学能相长 (1)本文要论证“教学相长”的道理为什么却从“佳肴”说起? (2)第二、三句论述了几种情景? (3)第五句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课后作业·仿句练习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____,弗__,不知其___也。 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康有为的大同梦 康有为的《大同书》,力主“以新 知益旧学”的他,用一个19世纪末先知 先觉者全部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 “大同梦”。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大道之行也 第二则 字词积累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jǔ mù guān fèn wù 疏通文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施行 公共 同“举” 培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所以 以……为亲 以……为子 同“鳏”,老而无妻 ……的人 有终老的保障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译文: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