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05858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67050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春江,PPT,24张,课件,晚景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 学习目标 一 会认“惠、崇”等 3 个生字,会写“芦、芽”等 4 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 三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我会认 崇高 优惠 huì chóng 河豚 tún 我会写 提示:右上部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 字歌 受惠不忘报,恩情要记牢。 蕙兰送长者,穗子随风飘。 组词:优惠、实惠 我会写 书写指导:上边“山”字扁窄,中间“宀”要宽,“示”字稍窄小、下边的撇和点要宽展。 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 组词:崇山峻岭、崇高 我会写 提示:下部是户不是卢。 字歌 毛驴住茅庐,专人来看护。 炉中烧芦苇,优待惹人妒。 组词:芦苇、芦芽 我会写 书写指导:“牙”字上横稍短,撇折的撇要短、横要长,竖钩稍靠左,左撇在横竖交叉处起笔。 组词:嫩芽、叶芽 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遍并组词两个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 / / / / / / lóu hāo tún 课文内容 根据划分的节奏,正确流利地读出古诗。 一种有毒的鱼。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植物名称。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诗意: “竹外”的桃花真的就只有“三两枝”吗? 为什么说鸭先知? 鸭子们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作者发现几枝提前开放的桃花和稀疏的翠竹相映衬,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两句诗的景色画面。 蒌蒿满地芦芽短, 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 诗意: 蒌蒿和芦芽呈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一句又描写了春天什么景物呢? 正是河豚欲上时。 借河豚只在春天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诗意: 作者为什么在后面写的是河豚欲上呢?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的景物引发的想象,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河豚”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那为什么河豚出现在诗中? 不是。 回顾诗人笔下描绘的春天美景有哪些? 桃花刚开 鸭子戏水 蒌蒿长势很旺 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结构梳理 惠 崇 春 江 晚 景 竹林稀疏、桃花初放 河豚欲上 生 机 勃 勃 的 春江水 景图 实景 想象 江水回暖、鸭子嬉戏 蒌蒿满地、芦苇抽芽 写一写诗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诗人想象画面。 课堂总结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_____景色,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江南水乡早春的_____之情。 春江 喜爱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带着感情,用轻快愉悦的语气朗读本诗。 描写春天的诗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惠崇春江晚景的图画出来,并题上这首诗。 一年之计在于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