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0621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件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58817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 cover
(课件网) 以 和 为贵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探究 学 习 目 标 1.借汉字溯源,探“和”之义。 2.讲“和”的故事,寻“和”之用。 3.于“不和谐”中,悟求“和”之道。4.明确“和”而不“同”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探 和 之义 活动壹 ●用说文解字为“和”字溯源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活字印刷术中,三个不同字体“和”字向全世界观众解读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进程。据了解,这三个“和”字的进化和演变过程相隔了好几千年。 活动一 古体“和”字最早是象形字:上方(或左上)是一只手;下方是古代乐器“龠”(读音yuè)即竹笙的形态,下面五竖加两横表示并排的竹管;上部两“口”是调节音律的小孔。字的本意是以手调节音律使之和谐、和美。 ●后来“和”字又变成形声字,“手”改成了放在右上方的“禾”(表读音)。 ●自秦统一中国规范文字后,篆体的“和”(龠+禾)被简化为左边“口”右边“禾”,就是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第二次出现的“和”字造型。 ●自汉代隶书流行以后,“和”字的写法变为左“禾”右“口”,一直传承至今。 0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意思●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借名言俗语诗句 ● 解“和”之内涵 两千多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先贤们把“和”为贵的信条传播,让“和”植根于我们民族的血脉深处。请同学们搜集平时储备的与“和”有关的名言、俗语、诗句等,探究“和”的丰富内涵。同位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活动要求:1.品析其中“和”的丰富内涵。 2.两人一组展示。一位同学声情并茂诵读,另一位同 学解读并提炼关键词。 0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意思●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和则利,战则损。 译::一旦发动战争 ,就会两败俱伤。如果和平共处,则会互利互惠。 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 译: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和气的时候,他能收获的是一种和谐和幸福。 以和为贵,顺乎天意人心。 译:以和为贵是劝人克制,避免使用武力。既顺应天意,有符合人心所向。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译:如果能够忍受一时的怒气,就可以避免长久的忧愁。旨在教人要懂得忍让,而不要感情冲动,鲁莽行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和风细雨、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平共处、和而不同、和气致祥、时和岁丰、民和年丰、一团和气、惠风和畅、琴瑟和谐、鸾凤和鸣、和和美美、政通人和、地利人和。 带“和”● 成语 0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平衡和谐,万事“以和为贵”。“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归纳总结 寻 和 之用 活动贰 1.活动方式:讲述“以和为贵”的小故事。 2.活动要求:按照要求,声情并茂,且在这个故事 的讲述中,有述说者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活动评价:结合讲述和观点评分PK出优胜小组。 用一个故事来叙说“和”的作用 1.活动方式: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2.活动要求: 标语要有较强针对性,讲究语言,力求新颖,朗 朗上口。 3.活动评价:评价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标语。 用一句标语宣扬“和”的力量 和 的标语 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亲仁善邻,社会和谐。 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 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能和谐。 求 和 之道 班级讨论会 活动叁 寻找●“不和谐”音符 图一:深受压迫的法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