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6.校园里的植物【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认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 科学思维目标 ●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形特征。 探究实践目标 ●在实地观察中,能通过画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目标 ●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周围植物的形态,对常见植物的外形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6课,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的第三点“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本课将综合运用前5课学习的观察方法,走出教室,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植物,这是对前几课学习的整体回顾。本课的重点是带领学生去校园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让学生能够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描述其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提高交流汇报的能力,增强探究植物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同样有四个板块。聚焦板块通过提问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探索板块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记录校园里的植物。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部特征。在研讨板块,学生整理自己的记录单,交流观察到的植物和遇到的新问题。拓展板块是引导学生课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场或者田野里去认识一些蔬菜、水果,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植物,我们吃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等也是植物。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运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植物,知道了植物有的生长在土壤里、有的生长在水里、有的是无土栽培,通过种植植物等活动知道了植物会生长变化,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一年级学生会很兴奋,难以自我约束。因此,教师在活动前需要分好小组,明确任务,着重强调在限定区域内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答疑、指导记录,帮助学生有序且有效地开展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形特征。 (四)教材解读 探索1:明确表示要学生走出教室,进入校园去观察、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提醒学生在进入校园观察前需要做一些准备。比如需要思考观察和记录方法。在这里可以回顾观察植物的方法,划定大致的观察范围,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出示了笔和记录夹图片,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安全提醒:第一次带学生在校园观察,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远离池塘和电线等处。 探索2: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时可以继续画示意图记录。 记录单中第1幅图作为示范,告诉学生把找到的植物画在方框中,不要求画得很像。方框有2个,可以记录自己最喜欢或者是最想记录的植物。记录单的最后填写认识了几种植物,学生 要根据真实情况填写。这既是对观察结果的统计,又指向校园植物的多样性。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交流新的发现。 研讨1:总结学生在校园里找到的植物,体会校园中植物的多样性。不同的学校出现的植物会不同,因此校园常见的植物名称和特征会有不同。 研讨2:在观察校园植物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问题,比如有的植物落叶了,有的植物没有,还有的植物不认识等,要鼓励学生分享交流,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这些新问题或疑惑可以在课堂上解决,也可以作为课后探究任务。 (五)教学准备 学生:铅笔、橡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