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08752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6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件+学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28127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6节,课件,因素,形成,主要,土壤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 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认识自然土壤剖面的特点。区域认知:能够根据土壤类型分布图,了解不同类型土壤分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综合思维: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理解各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人地协调观:结合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预习点1 观察土壤 1.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1)概念: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 2.土壤的形态:土壤颜色、土壤质地、结构、松紧度、孔隙、干湿度。 (1)颜色: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 (2)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 3.土壤剖面 (1)定义: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切面。 (2)土层: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连一连 请正确连线。 土壤剖面             特征 淀积层 分为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 淋溶层 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 有机质层 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 母质层和母岩层 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 提示: 微思考 是不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就越高?为什么? 提示:不是。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预习点2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成土母质 (1)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土壤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等。 2.生物 (1)分类: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 (2)影响: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提高了土壤肥力,并通过此过程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3.气候 (1)是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 (2)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3)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4.地形 (1)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 (2)主要表现在高度、坡度和坡向上。 5.时间: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强的。 6.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 辨易误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单向的。 提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双向的,既可通过合理利用土壤使之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也可由于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壤退化。 连一连 将土壤形成与对应的自然因素连线。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生物 土壤形成的决定因素     气候 土壤形成的动力条件     成土母质 土壤发育的进程      地形 土壤发育的程度      时间 提示: 辨易误 土壤就是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吗? 提示:不是。土壤就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微思考 比较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三种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并说明理由。 提示:黄河三角洲冲积土发育程度较好。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因而发育程度较好。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 1.判断正误。 (1)任何一种土壤,从表层到成土母质,各层土壤的质地都是一样的。(×)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