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班级 课型 新课 课题 4.2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 1课时 时间 学情 分析 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宏观和微观结合认识化学反应。对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化学概念也能够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初步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 学生对化学变化有定性的理解和认识,已经知道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物质,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但对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即定性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化学观念。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因此从本节课内容开始,进一步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三化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化学的核心重点。学好质量守恒定律,才能为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打好基础。完善对化学反应定量思维的构建,实现从“质”到“量”的思维转换;实现物质变元素不变的“变”与“不变”元素守恒观念。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几个化学反应的实验质量测定和实质分析,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建立基于定量视角,从宏微结合的视角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建构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思维模型。 3.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关系,发展应用科学方法和对比实验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分析玻意耳与拉瓦锡实验的相悖结果,提出自己猜想与假设,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坚持己见,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微观本质 【难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讲解、实验、对比、分析、归纳、探究、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课件 辅助 教学 情况 4.2质量守恒定律ppt 教学 资源 选择 2024科粤版教材、教参 2024人教版教材 课前 安排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设计、学案 实验试剂准备: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器材准备:锥形瓶、橡皮塞、注射器、电子天平、药匙、滴瓶、注射器 教 学 过 程 问题导入 我们知道,镁带燃烧会生成氧化镁,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物质的总质量究竟有没有发生变化? Mg+O2 → MgO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新知探究 4.2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假设,,并给出对应理由。 【形成假设】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说出你的理由: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改变 。 【设计与实施实验】教师介绍四组实验试剂和仪器装置,强调敞口和密封的不同,并指导两组学生按照课本P127【实验4-1、2、3、4】内容演示实验,并记录填写在P127对应表格中。 (交流讨论)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不同意见进行补充。 【实验结果】 实验序号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反应前称量的数据反应后称量的数据【实验4-1】产生气泡【实验4-2】产生气泡,注射器活塞向上移动【实验4-3】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实验4-4】 【实验活动】阅读课本P126页玻意耳和拉瓦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观察比较二者实验装置不同点,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注意实验的结果 教 学 过 程 【结果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三个化学反应及实验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 (1)在密闭体系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