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素养评估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达标 一、积累运用。(43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xíng náng pín qióng bā kāi shī shou huāngmáng bó xué jié nàn gōng jìng jiè zhi yáo huàng 2.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柳絮(rú xù) 吭声(kēng háng) 塞住(sāi sài)) 纸屑(xiè xiāo) 葵花(kú i kuí) 沮丧(jǔ zǔ) 3.选择题。(填序号)(8分) (1)“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中“睁眼瞎”的意思是( ) A.视力有问题 B.文盲,比喻不识字的人 C.是非不分 D.夜盲症 (2)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插说 D.表示意思或话题的转折 (4)给下面的文段拟写一个小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念小学和初中时,不住校的李居香每天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煮饭。生活的贫困让她从小就学会了珍惜粮食。每次煮饭前,她先将锅里的剩饭盛出来,洗锅时再小心地将沉在锅底的几粒米饭装到盛饭的碗里。冬天吃不完的萝卜,她会将根和叶除掉,挖个洞贮藏起来,等到来年再吃。 A.爱妈妈的李居香 B.生活朴素的李居香 C.吝啬的李居香 D.珍惜粮食的李居香 4.先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8分) A.程门( )( ) B.( )壁( )光 C.手不( )( ) D.悬( )刺( ) (1)上面成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根据对应的人物填序号。(2分) 吕蒙( ) 杨时、游酢( ) 孙敬、苏秦( ) 匡衡( ) (2)以上成语都与 有关,画“ ”的成语用来形容 。(2分)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下面的两个比喻句表达了不同的感情。请你仿照例句并根据提示,把语段补充完整。(2分) 例: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对雨来的喜爱)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对敌人的憎恨) 我有一个妹妹,她唱歌很好听,像 (表达出喜爱之情)。但有时也让我很苦恼,我写作业时她也在旁边没完没了地唱歌,像 (表达出无奈之情)。 (2)从下面任选一种情况仿写句子。(2分) 例: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弟弟放学 老师批改作业 鱼儿抢食物 6.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胤 , 。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 盛数十 以照书, 。”这篇古文讲的是 。 (6分) (2)《独坐敬亭山》中,“ , ”两句将敬亭山人格化,写出了敬亭山不离不弃,与诗人相依相伴的情形。(4分) 二、阅读理解。(27分) (一)铁杵成针(10分)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逢/老媪方/磨铁杵 B.逢/老媪方磨/铁杵 C.逢/老媪/方磨铁杵 运用下面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3分)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欲作针( ) (2)组成词语理解:未成,弃去( ) (3)借助偏旁理解:逢老媪方磨铁杵( ) 3.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的意思。(2分) 4.把握故事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 (二)嘘———(17分) ①有时候,和孩子相处,得学会适当“闭嘴”,免打扰。 不痛,怎么会有 ②千千四岁的时候,有个坏习惯:每当妈妈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他就伸出小手去捏。为这事,他不知道被说过多少回。有时候,他刚伸出去的小手还会被妈妈打回来。可是,越不让他捏,他越想捏。因为怕他烫着,妈妈就得看着他。有一次,一碗煮好的虾刚端上桌,他又伸手去捏。我示意妻子别出声,让他去捏好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