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18947

【精品解析】新浙教版(2024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4 保护土壤 同步训练

日期:2025-11-2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983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学,同步,土壤,保护,下册,七年级
    新浙教版(2024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4 保护土壤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嵊州期末)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塑料埋入土壤 B.实行稻草还田 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过量施用化肥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土壤的三种方法:1.合理使用化肥,增施有机肥。2.对粪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再随便填埋到土壤里。3.养殖蚯蚓一类的动物,来进行对土壤的保护。 【解答】A. 将废弃农用塑料埋入土壤,不利于土壤保护,A错误; B. 实行稻草还田 ,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成分,利于保护土壤,B正确; C. 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不利于土壤保护,C错误; D. 过量施用化肥 ,不利于土壤保护,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0七下·鄞州期末)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化学肥料和农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病菌、污染物、有毒物品不经处理均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答】 A、化学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其残留物不仅污染土壤,也会污染水体,A错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在土壤中经发酵会形成农家肥料,不会污染土壤,B正确。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经渗透或浇灌会污染土壤,C错误。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触土壤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错误。 故选:B 3.(2024八下·临海期末)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 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 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可能导致止重金属、有机类污染物等再次排入环境介质中。 【解答】 A、焚烧废弃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不利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故选项正确。 B、分类回收垃圾,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法利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故选项错误。 C、积极植树造林,能吸收有害气体和粉尘,做法利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故选项错误。 D、 合理使用农药 ,能减少环境污染,做法利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4.土壤的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耕地的质量,导致作物减产。盐渍化后导致作物减产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壤缺少无机盐 B.土壤缺少水分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植物难以吸水 D.土壤板结,植物根系难以获得空气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 土壤盐渍化导致作物减产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接近或大于细胞液浓度,使得植物细胞难以吸水。 【解答】当土壤盐渍化发生时,土壤溶液的浓度变得过大,这个浓度接近或甚至超过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由于植物细胞无法从高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吸取水分,反而会导致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流失,造成植物脱水。这种情况下,植物不仅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且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植物细胞还可能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2八下·诸暨期末)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各种化肥农药的滥用会造成土壤污染 。 【解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