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小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 数量间的加减关系 单元综合复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 指出,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数量、数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学期通过加减法意义的教学,学生对数量间加减关系的学习有了一定基础,本单元教材编排是首次以数量间的加减关系单元系统呈现。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依据数量和数量间的加减关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量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学生在经历回顾、比较和归纳的过程中,发现和感悟运用部总关系、差比关系解决问题的路径,理解部总关系、相比关系及连续两问的数量关系的含义,利用画图、实物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加减数量关系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真实情境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对题意的理解,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更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意识,发展推理意识,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思维严谨的品质和善于反思的理性精神。 重点:掌握分析和解决加减数量关系问题的方法。 难点:理解部总关系、相比关系及连续两问的数量关系的含义。 单元导图 师:本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1:画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2:要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用加法或减法解决。 出示单元导图: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式,学生可以重新激活记忆中的信息,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表达,出示复习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效果评价:生生互评,教师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 知识梳理 活动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出示教材图: 师:你掌握了哪些数量关系?画一画,说一说。 生1:我们可以求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几面? 师:用加法计算还是减法计算? 生2:去掉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得的面数,所以用减法计算,12-9=3(面)。 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小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大数-小数。 设计意图:借助画图策略理解差比的数量关系,渗透几何直观,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正确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正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效果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和表扬。 活动二: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出示图片: 小组合作: 提出数学问题,并和组员说一说你是怎么分析解答的。 生:二班得了9面小红旗,一班比二班多得了3面小红旗。一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师:根据图来想一想,怎样计算? 生:9+3=12(面)。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求一班的小红旗就是要把和二班同样多的与多的3面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还可以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少得了3面小红旗。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师:根据图来想一想,怎样计算? 生:12-3=9(面)。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从一班的12面小红旗中去掉3面,就是和二班同样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 师:这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小结: 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的数:用加法计算。 2.求比一个数少几或的数: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呈现图提出问题,再利用画图,,分析数量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