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通过多种方式吟诵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品读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情感。(重点) 能够分门别类辑录古诗,感受古诗词中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和作品中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感情。(难点) 学习目标 壹 春有信,花有约。阳春三月,已是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放眼尽是锦树繁花,引得人寄情山水,嫣然从容。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素来喜爱在暖春时节进行雅集活动,或游心翰墨,或琴画遣兴,极尽风雅,令人神往。 这个春天,我们班也将举办一场“春日雅集”,漫步古诗苑,共赏诗韵风华。接下来,请跟随任务指引,一起出发吧! 情境导入 贰 诗歌是四大文学创作体裁之一。 (诗歌, 小说,散文,戏剧)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 它起源于劳动,由劳动者集体口头创作,并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后来才具有独立形式。我国古代称入乐的为歌,不入乐的为诗,现在所说的诗歌主要指诗而言。 源远流长探古诗 (1) 从表达方式分: 叙事诗,抒情诗,说理诗等。 (2) 从内容(题材)分: 叙事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咏史诗,咏志诗等。 源远流长探古诗 (3)从发展历史分: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 近体诗(唐至“五四”,讲究格律) A.绝句(4句) B.律诗(8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要求对仗。 源远流长探古诗 词和曲:词和曲都属于诗歌 词:兴起于唐代,经五代到宋而盛行。词是合乐歌唱的,因此也叫曲子词,词的句子大多长短不齐,因此也叫长短句。 曲:兴起于金代,到元代盛行,它是在金代“俗谣俚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 现代诗:即白话诗(“五四”后,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 源远流长探古诗 叁 |深情并茂诵古诗|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作,完成对诗作的吟诵准备,填写古诗诵读卡。 诗 作 摘 录 诗 作 简 析 (包括诗句注释、作品解读、创作背景介绍等有助于理解诗作的资料。 《 的 诵 读》 诵读卡正面 |深情并茂诵古诗| 诵读卡背面 分行摘录诗作,标注朗读符号,并做适当阐释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作,完成对诗作的吟诵准备,填写古诗诵读卡。 |深情并茂诵古诗| 常用朗诵符号: ① 停连 “|”一般停顿 “‖”句群停顿 “- ↓ -”连起来读(忽略标点) ② 重音 “.”轻读 “ 。”重读 “....” 连续轻读 “。。。。” 连续重读 “——— 尾音拉长 “—〇——— 两头低,中间高 “〇—〇” 两头重,中间轻 ③节奏(语速) “※” 快 “ ⊙”慢 ④语调 “一”平调 “↑”升调 “↓”降调 “↗”曲调 “↘”曲调 “<” 渐强 “>” 渐弱 ⑤特殊技巧 “~~~~”颤音 “▽”顿音(短促有力,富有弹跳性) |深情并茂诵古诗| (2)小组组织讨论,形成诗歌诵读评价表,并对小组成员的古诗诵读进行评分,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诵读展示。 维度 方法 诗作解读 诵读表现 诗作 解读 设计 诵读 诵读 配乐 情感 表达 节奏 把握 整体 效果 学生 自评 组内 互评 组外 监督 教师 评价 |深情并茂诵古诗| “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是用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如《诗经》中的《关睢》、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等,今人都谱过曲。 二是让一些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 这种方法,便捷好用,饶有趣味。几十年前,弘一法师(李叔同)那首最有名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用的就是一支外国曲子。 |深情并茂诵古诗| (1)欣赏王菲版《水调歌头》,让学生边赏边唱,并说说苏轼这首词配上音乐之后有什么不同。 (2)跟唱李叔同的《送别》,进一步体会音乐与诗词结合的魅力。 肆 1.看图猜诗解诗意。 别出心裁品古诗 1.看图猜诗解诗意。 别出心裁品古诗 2.以图释画悟诗情 拿起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