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数学 【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 2.发现生长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地变化着,有些变化能够说明我们在生长。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比较衣服、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长大。 探究实践目标 ●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态度责任目标 ●能够关注自己在生长,如实记录自己生长的证据。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作为单元的第2课,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5.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的第一点“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生长,并进一步关注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本单元的第2课至第7课,是以“对以往生活的回顾,对现在生活的感知,对未来生活的企划”为设计逻辑,目的在于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生长,本课将展示学生从婴儿时期至今的生长照片,帮助他们回顾、收集并记录自己身体变化的明显证据,这样不仅能证明他们的生长,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证据意识。本课的重点是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的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期望学生在中高年级深入研究身体生长发育的问题时,能利用此时积累的经验和认知,在回忆过去的同时展望未来。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旨在引导学生觉察到自己在无声无息中地长大。教材提出问题,指引学生通过寻找实证来证明自己在长大。探索板块,学生将寻找并画出能证明他们生长的证据。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到能反映自身变化的确凿事实,并记录下来,作为证据绘制在记录单上。研讨板块,学生需要整理本课收集的证据,经过讨论,总结出能证明他们生长变化的事实,以及获取这些事实的方法。石展板块,让学生画出动物或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观察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学会了用画图来记录。然而,学生对于自身身体变化的理解还相对浅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从出生至今的生长历程,并指导他们如何结合绘图和文字来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本课也将唤起学生的过往经历,对于模糊不清的记忆,我们鼓励学生向家庭和学校寻求帮助,让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衣服、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察觉到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长大。 难点:能够尝试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和发现自身身体的变化,如实地记录长大的证据。 (四)教材解读 探索1:有两个层次,一是从自身出发,寻找自己身体的变化;二是从这些变化中甄别出能够证明我们在长大的变化。 探索2:这一活动是在收集我们生长的证据后进行的,指向比较结果的思维外化。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指导学生绘画。 研讨1:旨在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证明我们在长大”的证据。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衣服变小、行动能力增强,以及牙齿的更替,都是生长的直观证据。 研讨2:旨在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应用,寻找动物长大的证据。 学生可以通过定期观察并记录小猫、小狗的体重、体长和行为变化来证明它们在长大。 拓展:人会生长,动物、植物也会生长,这一活动意在将人的生长与动植物的变化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归纳形成对生物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 教师:班级记录单、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学生:能够证明自己长大的照片、衣服、用具等物品,水彩笔,记录本。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他们对生长的理解仍主要停留在身高和体重等显而易见的变化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