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数学 【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 5.通过感官来发现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建立爱护感觉器官、健康生活的意识。 科学思维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室外反复地观察与识别信息,将自己的发现用图画进行记录,从而认识到感觉器官的功能。 探究实践目标 ●在室外定点观察的活动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感觉器官进行反复地观察,用图画记录观察中的发现,逐渐形成记录的习惯,并对记录进行简单交流和评价。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室外观察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认识事物,培养如实讲述、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 ●通过室外观察活动,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意见、倾听他人意见。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5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1~2年级学习内容“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第四点“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始终运用感觉器官认识周围的事物以及环境的变化,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感觉器官在认识周围事物以及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学习” 的作用。基于此,本课将从室内研究转向室外研究,研究视角也将转向“关注自己的感觉器官”。研究的对象将从观察的事物转向观察的本体———感觉器官。 因此,本课将通过对室外校园环境的观察,收集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感觉器官的认知。比如,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观察,收集“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等相关信息,认识到感觉器官的功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初步意识到运用单一感觉器官观察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课同样有四个板块。聚焦板块引导学生关注人是用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通过聚焦问题“当我们观察时,各种感官分别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够感知的信息(不能做的事情)。探索板块共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教师可提问:“说一说,用感觉器官观察校园,我们会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闻到什么 ……”调取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思考,明确室外观察要借助多种感觉器官收集相关的信息,并且要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为接下来到室外的观察做好准备与指导。同时,帮助学生意识到科学观察是有目的地观察。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记录的示范与指导。第二个活动,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反复观察,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将发现进行记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指导学生去感受感觉器官的“局限性”。比如“ 单纯使用一个感觉器官时,收集信息的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在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观察时往往采用多感官协同观察。为了降低记录的难度,记录单提示学生用看、听、闻的方式观察,并只需选择两种画下来。研讨板块共有两个研讨问题。这两个问题与探索环节的活动是相对应的。通过研讨,学生将认识到每个感觉器官只能感知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对于其他信息无能为力,单一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观察局限性。只有多种感官一起观察事物, 才能够得到更多的事物信息,更全面、更接近事实。拓展板块在认识感觉器官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保护眼、鼻和耳等感觉器官的方法,建立爱护感官、健康生活的意识。 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对感觉器官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知,了解到这些器官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同的信息。特别地,他们通过对鼻子的研究,既认识到这~器官在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时的作用,也认识到其“局限性”。然而,学生尚未深刻认识到,在认知周围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