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26585

【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2.6 观察与比较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22801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材,解读,教科,2024,科学,一年级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数学 【教材解读】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 6.观察与比较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列举眼、耳、鼻、舌、皮肤各感觉器官的功能,知道感觉器官能够通过观察来比较事物的相同和不同。 科学思维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在比较思维活动中理解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标准,并能够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探究实践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酱油水含量的多次观察与比较活动,用画图的方式对比较的过程进行记录,体会感觉器官的学习功能。 态度责任目标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认识事物,如实记录并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愿意倾听他人意见。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6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1~2年级学习内容“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第四点“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在上一课探究感觉器官具有识别信息功能的基础上,本课学生将反复经历“观察一识别—比较—判断”的探究过程,通过比较思维的活动发现事物之间存在差异,并能够基于此进行归纳或者进一步的推理。这样的过程强调了感觉器官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感觉器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媒介,也是学习知识的基础,更是人们的“学习器官”。 本课同样有四个板块。聚焦板块引导学生关注借助“观察一比较”的方式可以区分酱油水中酱油的多少。探索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一识别一比较一判断”的方法将三杯酱油水进行排序,体会到感觉器官获取到的信息能够通过比较的方法对酱油水中的酱油量加以识别、分析、判断。同时,教师要将学生“观察—识别一比较一判断”的方法以“画图记录”的方式示范到板书上。第二个活动是根据排序结果,给杯子编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要记录比较结果,同时也为小组内甚至是班级内的表达与交流统一话语体系,促进学生之间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第三个活动是试着配制出三杯颜色深浅不同的酱油水,学生通过体验配制以及经历科学记录的过程,厘清在比较时要确定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对象,强化了比较思维的运用,强化了感觉器官在比较过程中的“观察与识别”作用。研讨板块,在配制酱油水之前,需要明确两点:一是感觉器官的观察与识别作用,鼓励学生可以调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信息的识别,向学生传递观察并非仅仅“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闻、用手掂一掂等”;二是在比较活动中,要确定比较标准和比较对象并完成比较与判断的思维活动。拓展板块,进一步让学生在“滴—滴—观察—识别一比较一判断”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感觉器官在比较活动中的意义。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研究目的不同时,比较的标准也会发生改变。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到各种感觉器官具有识别不同信息的功能,但这样的识别功能很难区别同类信息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区分需要对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实现。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很多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比较活动,这使得学生的比较过程变得很“快”,“快”到会忽略比较的过程。因此,当学生探究感觉器官在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意义时,需要通过让思维“慢下来”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到感觉器官这一本体,关注到感觉器官获取到的信息能够通过比较这样的思维活动对各种事物加以识别、分析、判断,进而体会到感觉器官是人的“学习器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列举感觉器官的功能;通过观察与比较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事物的特征。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调制酱油水的比较活动中,能够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