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小学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 100以内数加与减(一) 《回收废品》 《回收废品》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以内数加与减(一)第六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以及初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小朋友回收废品为情境依托,引导借助摆小棒、画图探索“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应用,促进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1.借助摆小棒、画图的方法探索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发展数感与几何直观。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应用意识。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谁和谁比,谁多谁少,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对环境危害很大。但是如果我们回收废品,就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一年级小朋友回收塑料瓶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探究新知 活动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小组任务要求: 自主观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发现的信息; 小组内交流,班级汇报,整理信息。 汇报交流: 生1: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 生2:小佳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 生3:小强收集的比小佳少4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4:小佳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生5:小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为后续解决问题做准备。 活动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师:同学们,要解决小佳收集了多少个瓶子,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生1:我们要清楚小佳收集的瓶子数与谁有关系呢? 生2:我知道,小佳收集的瓶子数与小林有关系,好像就能解决了。 生3:那我们就需要知道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小佳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我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与小强没有关系。 师:非常棒,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筛选有用的信息,明确和谁比,谁多谁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小组任务要求: 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小林和小佳收集的数量; 小组交流,说一说小佳收集的数量和小林有什么关系; 全班汇报,小组代表展示过程和想法。 汇报交流: 方法一:借助小棒摆一摆 生1:用1根小棒表示1个瓶子,13根小棒表示的是13个瓶子,也就是小林收集的瓶子的数量。小佳比小林多3个,所以需要再加上3根小棒,即在13根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3根小棒就是16根小棒,所以我们就知道小佳收集了16个瓶子。 方法二:借助圆圈画一画 生2:我们用1个○表示1个瓶子。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我们就画13个○。小佳先画和小林同样多得○,再画比小林多3个。 生3:比小林多3个,就是比13多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3+3=16(个),所以小佳收集了16个瓶子。 师:同学们太棒了!解决完问题我们怎么知道做得正确与否呢? 生1:解决完了,要检查算出来的结果对不对。 师: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 生2:小佳收集的数量减去小林的数量是否等于3,即16-13=3(个),即小佳收集的16个比小林的13个多3个,结果是对的。 设计意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