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复习教案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系统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能认读写万以内整数、一位小数及同分母分数。 存在的主要问题:数位意义理解模糊;分数与小数的实际意义混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机械应用,缺乏情境灵活性。 三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需依托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理解抽象概念;复习阶段易疲乏,需通过游戏、合作任务维持参与度;初步具备知识归类意识,但体系化整理能力较弱。 二、教学目标 1.熟练读写万以内数,辨析数位意义;运用小数表示价格、长度,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灵活比较数的大小(整数、小数、分数),解释比较策略。 2.通过数轴、计数器操作,理解数的顺序与组成; 在购物、测量等情境中,发展数感与应用能力;用思维导图归类整数、小数、分数的异同,构建知识网络。 3.感受数的应用价值;在小组互评中培养合作意识与学习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的意义多维度理解(基数、序数、量数)、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难点: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与区别;数的大小比较策略迁移。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数位顺序表挂图、计数器、小数价格标签、分数圆片模型。 学具:数字卡片、数轴学习单、小组任务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环节一:激活旧知,情境导入(5分钟) 生活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播放超市购物视频(商品标价12.8元)、运动会排名(第2名)、分蛋糕(块)。 提问:“这些场景中的数分别表示什么?12.8元的‘8’表示什么?第2名的‘2’和蛋糕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举手回答:“12.8元表示12元8角,第2名是顺序,是平均分的份数。” 设计意图: 从生活场景切入,激活学生对“数表示数量、顺序、度量”三类意义的记忆,明确复习范围。 教材目录检索 指令:“快速翻到目录页,圈出与‘数的认识’相关的单元(第1、3、6单元)。”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圈画并汇报(“第1单元‘除法’用到整数,第6单元‘认识分数’……”)。 (二)环节二:操作探究,构建网络 核心概念操作化 任务1:计数器拨数辨析数位 教师活动: 演示用计数器拨“3050”,提问:“两个‘0’分别表示什么?加拨7颗珠可能得到哪些数?” 学生活动: 分组操作计数器,记录结果(3057、3750),总结:“个位的‘0’占位,百位的‘0’表示0个百。”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突破“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难点,理解数位的实际意义。 任务2:数轴标注三类数 教师活动: 分发数轴学习单(标有0、1、2),指令: “标出0.5、0.75、1.2的位置,并比较大小”。 出示分数原片模型比较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学生活动: 独立标注后小组互查,汇报:“顺序是0.5<0.75<1.2。” 设计意图: 数轴直观沟通整数、分数、小数的联系,强化“计数单位统一才能比较大小”的核心思想。 对比归纳(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 发放任务卡:“填写三类数的异同表格”,并举例说明。 类型 读写要点 比较方法 整数 末尾0不读,中间0读零 位数多>位数少;高位逐位比 小数 小数点后依次读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逐位比 分数 读作“几分之几” 同分母比分子;同分子比分母 学生活动: 小组填写后派代表展示(例:“1200读作一千二百,末尾0不读;12.08读作十二点零八”)。 (三)环节三: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基础闯关(独立完成) 题目设计: 写数:三千零七→3007(强调千位3、十位0占位) 比大小: ○ (>),2.4元 ○ 2元3角(>), ○(<)。 错误预判: 预判学生可能将“三千零七”写成“307”,通过投影展示错误案例,集体辨析。 挑战任务(小组竞赛) 教师活动: 出示数字卡片2、5、0、0,提问:“①摆出一个零都不读的四位数;②最小的两位小数。”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