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为什么老师可以吹起气球? 为什么移开手后气球会变瘪? 施展“魔法”后气球为什么不用扎口也不会变小呢? 4. 大气压强 山东科学技术-出卷网- 八年级 下册 第七章 压强 learning objectives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由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01 通过交流讨论,观看视频,学会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02 03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事例,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问题: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 1.受重力 2.具有流动性 导入新课 思考: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有压强吗? 1.受重力 2.具有流动性 气 压 的 存 qi ya de cun 01 大 在 da zai 用抽气机将封闭的塑料瓶向外抽气,观察瓶子的现象。 现象:瓶子变瘪。 分析:瓶内气体抽出后,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瓶子被压瘪。 讲授新课 实验1 将蜡烛固定在盛水盘子中,点燃蜡烛并倒扣一个小烧瓶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水进入小烧瓶中。 分析:蜡烛燃烧后,瓶内气体减少,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被压入烧瓶中。 讲授新课 实验2 将装有液体的试管倒插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钟罩内,将钟罩中的气体抽出后,观察试管中液柱的变化。 现象:试管中的液柱下降。 分析:钟罩中的空气被抽出后,钟罩中的气体对液柱的压强减小,液柱下降。 讲授新课 实验3 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一个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他把两个直径为30cm铜质空心半球紧紧地扣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结果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它们拉开。 讲授新课 分析: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 讲授新课 抽气前 p外=p内=p大气 抽气后 p外>p内(p内=0 真空) 利用手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讲授新课 动手 实验 A.弹簧测力计 B.注射器 C.胶头滴管 D.大小试管 E.试管 F.吸盘 G.玻璃片 H.小烧杯(水) I.吸管 J. 盒装奶 K.热水杯 L.塑料瓶 讲授新课 动手 实验 选择器材 设计方案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 …… …… …… 利用桌面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小 结 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存在的原因 大气受重力的作用 大气具有流动性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魔术揭秘———大气压 为什么老师可以吹起气球? 为什么移开手后气球会变瘪? 施展“魔法”后气球为什么不用扎口也不会变小呢? 气 压 的 测 qi ya de ce 02 大 量 da liang 测量步骤: 1.将吸盘挤出空气,紧压在玻璃板上。 1.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 2.用测度尺测量出吸盘的直径D。 用吸盘测量大气压 只能估测大气压,不精确。 讲授新课 测量原理: 表达式: 大气压的测量 在覆杯实验中, 如果能找到大气压能托起水柱的最大高度,则水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水柱太高,用水银代替 讲授新课 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的测量 实验四 讲授新课 托里拆利实验 =ρ水银 gh =13.6×103 kg/m3×9.8 N/kg×0.76 m =1.013×105 Pa p大气 = p水银柱 标准大气压 p0= 1.013×105 Pa 粗略计算可取为105 Pa。 思考题:(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 (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 (3)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 (4)水银面下降了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不再下降了? (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0.76m 玻璃管倾斜,水银长度增大但高度差不变。 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若倾斜会怎样? 【反思实验】 2.玻璃管的粗细影响水银的高度吗? 76cm 水银的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