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36141

古诗词诵读--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课件(共112张ppt)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09417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2025,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课件网) 古诗词诵读 课时1 静女 涉江采芙蓉 静  女 《诗经·邶风》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作品导读 《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踟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地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 文本译注 主题思想 《静女》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追求。 艺术特色 1.直陈其事。一共三章,每章四句,用“直陈其事”的写法,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全篇都出自男子的口吻,描写了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故事。 2.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真挚的恋情。男青年的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风格朴实,具有艺术魅力。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 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作品导读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著名的篇章之一,是一首游子思乡怀人的诗。丈夫客居异乡,见芙蓉芳草而生伤春思人之情,但长路漫漫,归期渺茫,只能增添他“同心而离居”的惆怅和“忧伤以终老”的愁苦。 文本译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述不能送给心爱之人芙蓉的情景,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相思之苦,也抒发了羁旅怀乡的思绪。 艺术特色 1.意境高洁、清幽。诗中“芙蓉”“兰泽”“芳草”等词语,营造出清幽高洁之境,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其所表达感情的纯洁、美好。 2.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诗中“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3.通过某种生活情景来抒写诗人内心的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对生活情景描写形象生动;由这一生活情景引发开去,“采之欲遗谁”,自然地引出对离人的思念,诗人所抒写的悲苦愁思也就分外感人。 4.善于捕捉刹那间感触的特点,以触景生情。从思念对象的角度落笔,来衬写诗人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婉转含蓄,意境深远,虚实相生,别有韵致,可谓颇具匠心。 课时2 虞美人 鹊桥仙 虞 美 人 李 煜 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清]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作品导读 这首词作于南唐覆亡后,李煜被软禁于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时期,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七夕之夜,他在寓所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后,赐酒将他毒死。 文本译注 主题思想 本词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也抒发了他对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悲痛心情和深沉悔恨。 艺术特色 1.生动、贴切的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李煜别有创意地从正面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比喻愁恨的无穷无尽,生动贴切,写出了愁恨的深长、浩渺、无边无际。 2.对比手法的运用。全词前六句,两句一组,形成对比。这六句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揭示了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3.虚实相应、宇宙与人事一脉相承。运用了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的艺术辩证法,通过想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