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二框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总议题:权利的界限在哪里? 议学环节一:如何把握民事权利的界限? 议学环节二:如何妥善处理邻里的关系? 议学环节一 如何把握民事权利的界限? 【议学情境】广场舞扰民,警察开具罚单 2024年3月,在河南洛阳某小区旁广场舞噪音长期超分贝标准,周边住户苦不堪言。警方多次劝导、警告无效,最终依规对组织者开出罚单,成功引起舞者重视,促使其降低音量、调整跳舞时段,化解邻里矛盾;还有广西南宁,警方利用噪音测试仪现场取证,给超标扰民的广场舞群体开出罚单,彰显执法力度。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①广场舞大妈是否有跳舞的权利? ②警察为什么要开具罚单? 议学提示 ①有跳舞的权利,但是她们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②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一、民事权利有限制 1.权利的含义 2.民事权利行使的界限(要求) 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而权利通常意味着人们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一行为的自由。 ①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②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遵循诚信原则;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 【议学情境】广场舞纠纷案 2024年4月,阳泉审理了一起广场舞纠纷案:原告与被告均为广场舞爱好者,在参加该市广场舞比赛前,原告对参赛规则提意见被组委会采纳,导致被告团队两支舞蹈队只能有一支参赛。被告认为团队精心排练却因原告建议无法参赛,遂在舞蹈微信群指责辱骂原告。原告认为被告不当言行对其造成身心伤害,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最终经法官调解,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每人赔偿精神损失费10元。网易新闻、阳泉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事件。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①阳泉日报对两位“舞民”纠纷的事实或者案例进行报道,是否侵权? ②被告在微信群中辱骂原告是否合理? 议学提示 ①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所以阳泉日报不构成侵权。 ②不合理。被告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 一、民事权利有限制 3.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 (1)民法对名誉权(人身权)设定的界限: ①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除外: 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 【议学情境】商场放音乐被罚? 最近,某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中,W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的大型综合购物广场内循环播放的背景音乐中包括《伤心的人别听慢歌》。音著协经阿信授权起诉,法院认定被告未经许可播放,侵害表演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7000元。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这个购物广场为什么会被罚? 议学提示 因为法律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在著作权上表现明显。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这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一、民事权利有限制 3.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 (2)民法对著作权的限制: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 ①作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