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标要求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学目标 1.知道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和张居正改革,认识到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经过,分析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了解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本史实,知道明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清朝建立的基本史实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明清更替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图片导入 教师展示“明神宗”画像图,后人常说,明实亡于明神宗。人们为什么这样评价他呢?明朝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设计问题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 学生思考,认识历史人物。 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知识讲解一、政治腐败和张居正改革 1. 政治腐败 (1)皇帝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教师举例并展示资料图片,加深学生对当时情况认识认知。 学生观看教师介绍,在教师指导下,提升对历史现象认知,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2)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教师出示张廷玉等《明史》资料,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感性认知。 合作探究:展示图片和材料,让学生思考政治腐败对社会动荡有何影响? 2.张居正改革 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说一说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承接过渡: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的局面,使得明末社会矛盾激化,明朝最终在明末农民起义打击下走向灭亡,那么明末农民起义是怎么爆发的,起义过程情况怎样,我们来接着进行下面的学习。 知识讲解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起义爆发原因 教师出示史料,分析得出明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及直接原因结论。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饥民遍野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归纳总结 锻炼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起义经过 教师采用图示法,分阶段介绍李自成起义经过 (1)陕北起义 (2)进入中原 “均田免粮”口号分析 (3)队伍壮大 (4)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5)进军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学生边看地图,边进行理解记忆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材料研读:教师出示史料,让学生交流讨论: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gě),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明末歌谣 通过史料认知学习分析,让学生感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了解李自成起义的历史地位: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他第一次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农民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讲述过渡:明朝灭亡虽然灭亡于明末农民起义打击,但北方满洲的兴起也是导致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着看下面的内容。 知识讲解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教师展示图片,介绍满洲兴起过程。 (1) 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学生观看图片和材料,及时思考教师提问,做好笔记记录 边学习,边思考,边看图,边思考,将历史学习变成思维体操,锻炼学生历史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知识拓展: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