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0061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共26张PPT+教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9968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8课,清朝,边疆,治理,26张,PPT+
    第18课 清朝疆域的治理 课标要求 通过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事,引导学生认识郑成功对捍卫祖国领土作出的贡献;通过讲述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签订等具体史事,认识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努力;通过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知道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南海诸岛、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解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等基本内容,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 2.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认识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3.认识郑成功对捍卫祖国领土作出的贡献,联系我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感悟他们身上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而英勇抗争的共同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清朝边疆治理的重大史事。 2.难点 清朝奠定我国版图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展示康熙年间安置漠北蒙古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的史料。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学生思考问题,结合已有知识发表看法,小组内交流讨论。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感知清朝在民族和边疆问题上的作为。 提问过渡: “为什么这一时期很多民族都愿意归附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又是如何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 知识讲解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 根据教材及相关史事,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此处依据教材和材料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 2.收复台湾概况 阅读课本,归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概况? 学生结合教材梳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 填表梳理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想一想 提问:“郑成功为什么被台湾同胞尊称为“开台圣王”。” 学生结合《人物扫描》回答 3.台湾建制 阅读课本,用时间轴梳理台湾建制的过程?并说说台湾建制的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梳理台湾建制的过程及意义。 用时间轴梳理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帮助学生识记。 课堂讨论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组讨论。 知识讲解 二、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活动 请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分组讨论。 1.册封达赖和班禅 教师展示图片《五世达赖觐(jìn)见顺治皇帝图》和《班禅金印》 学生结合教材和图片了解册封达赖和班禅 用图片展示更直观,吸引学生兴趣。 2.设驻藏大臣 教师展示过程,并提问“驻藏大臣有哪些权力?” 学生结合教材和材料了解设驻藏大臣的过程以及归纳驻藏大臣的权利。 3.金瓶掣签 介绍《金瓶掣签》 学生结合图片和介绍了解金瓶掣签 用图片展示更直观,吸引学生兴趣。 知识拓展 教师展示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介绍承德避暑山庄 学生结合图片和介绍了解承德避暑山庄 知识拓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知识讲解三、巩固西北边疆 1.背景 教师提问:“清朝时西北边疆遇到了什么危机?”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通过设置问题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巩固西北边疆的背景。 2.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巩固西北边疆的过程。 学生根据教材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