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1355

第2单元第2课《实现数据传输》课件+素材【桂科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30924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信息科技,科版,素材,课件,实现数据传输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2课 实现数据传输 (桂科版)七年级 上 1 核心素养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核心素养目标 。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认识到网络协议在网络数据传输中的核心作用,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道德规范。 积极探讨通信方式的特点、快递运输流程等,自主拓展对数据传输技术等内容的学习,主动获取新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根据数据分包、传输、接收的一般过程,分析和描述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逻辑步骤,运用流程图等工具表达数据处理流程。 能感知不同通信方式中信息类型、传输载体的差异,理解信息在通信系统中的传递特点,敏锐察觉信息与通信设备的关联。 02 新知导入 02 新知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数据传输技术的变迁。 2.探究数据分包、传输、接收的一般过程。 3.清楚网络协议在网络数据传输中的核心作用。 02 新知导入 活动背景 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通信网络,通信的本质是实现信息准确安全地传递和交互。从烽火台、驿站、电报、电话到互联网,都是在实现通信。互联网就是人类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所得到的成熟产物。 起源与奠基(20 世纪 60 - 80 年代) 60 年代,美国 ARPANET 诞生,连接几所大学,是互联网雏形。 70 年代,TCP/IP 协议发明,解决不同计算机通信问题,奠定互联网基础。 万维网兴起(20 世纪 80 - 90 年代) 80 年代,蒂姆 伯纳斯 - 李发明万维网,拓展互联网应用范围。 90 年代,浏览器出现,互联网在全球加速传播。 03 新知讲解 互联网的发展 商业化普及(20 世纪 90 年代 - 21 世纪初) 电商、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商业化服务兴起,如亚马逊、谷歌创立。 个人电脑普及,更多用户接入互联网。 移动互联变革(21 世纪初 - 至今) 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APP 大量涌现。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互联网融合,催生新应用模式。 03 新知讲解 互联网的发展 03 新知讲解 马上行动 请根据表2-2-1中的通信方式来分析信息类型、传输载体等。 通信方式 信息类型 信息源载体 传输载体 接收设备 击鼓传声 声音 鼓 空气 耳朵 飞鸽传书 信件内容 纸张 空气 眼睛 旗语通信 视觉信号 旗帜 空气 眼睛 电报 编码后的信息 电信号 电线、电磁波 电报机 电话 声音 话筒 电线、电磁波 听筒 互联网 文字、视频等 数字信号 双绞线、光纤等 终端设备 03 新知讲解 马上行动 针对以上分析,请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通信系统中,信息类型与信息传输设备有什么关系 适配性:信息传输设备依信息类型设计,如声音用电话听筒播放,文字图像靠计算机显示。 传输方式:设备决定传输方式,击鼓传声借空气,互联网用数字信号经网络介质和设备传输。 质量影响:设备性能影响信息质量,好的电话听筒还原声音清晰,优质网络设备保障信息传输快速准确。 03 新知讲解 马上行动 (2)不同的通信手段实现的通信距离有何不同? 近距离:击鼓传声、旗语通信,距离有限,如击鼓方圆几公里,旗语视线范围。 中远距离:飞鸽传书、电话、电报可实现城市间等较长距离通信。 远距离:互联网可全球通信,只要有网络覆盖。 马上行动 03 新知讲解 (3)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 传输载体:击鼓靠空气传播声音易衰减,互联网用光纤可中继放大信号。 技术原理:旗语依赖视力,电话靠电信号,互联网靠网络协议和设备突破距离限制。 能量与信号处理:飞鸽传书受鸽子体力限制,互联网有电力供应和强大信号处理能力保障长距离通信。 马上行动 03 新知讲解 马上行动 由于传输对象、传输介质不同,不同的通信方式所能实现的通信距离也不同。互联网作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