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第2课 探索数据组织 (桂科版)七年级 上 1 核心素养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核心素养目标 。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认识到数据组织和存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树立正确的数据价值观,自觉遵循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积极探索互联网数据组织形式和存储方式的相关知识,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渠道,深入理解数据组织与存储的技术实现。 运用抽象思维,将复杂的互联网数据组织形式和存储方式进行提炼和概括,能够通过模型分析不同数据组织形式的内在逻辑。 能感知数据组织形式的多样,关注不同数据组织形式对信息呈现和使用效率的影响,认识到数据组织对互联网应用功能实现的重要性。 02 新知导入 02 新知导入 活动背景 在互联网世界中,数据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数据之间关系隐蔽、错综复杂。数据的组织方式及内在联系的表示方法,直接决定数据处理与利用的效率。 02 新知导入 网络数据的组织 案例分析 为了将广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旅传统文化尽可能全面、立体地展示给大家,小智的团队通过互联网搜集了大量不同奥型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间通过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等进行及时沟通交流,并相互传送搜集到的数据。 03 新知讲解 1.结合生活经验,你认为互联网应用是如何组织数据的 思考 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 以 “用户关系” 和 “内容互动” 为核心,数据按 “用户 ID - 好友列表 - 动态内容” 组织。 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 以 “商品交易” 为核心,数据按 “商品分类 - 属性 - 用户行为” 分层组织。 在线办公工具(如飞书、石墨文档): 以 “协作内容” 为核心,数据按 “文件 - 文件夹 - 团队空间” 层级组织。 03 新知讲解 2.如果要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小智应该如何去组织数据呢 思考 1、明确研究成果的数据类型与结构; 2、选择合适的存储与发布平台; 3、优化数据可发现性与规范性; 4、数据备份与长期维护。 02 新知导入 案例分析 数据的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数据被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并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进行实现,使数据更具直观性和实用性,方便用户浏览、检索、处理和利用。 02 新知导入 案例分析 如图3-2-1、图3-2-2和图 3-2-3 所示它们分别是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及网站中的数据。不同互联网应用的数据组织方式和结构设计不尽相同。 图3-2-1 02 新知导入 案例分析 图3-2-2 图3-2-3 03 新知讲解 数据组织的方式 数据架构:描述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使用方式,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数据集成:从不同数据源获取数据,并将其整合为统一的数据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03 新知讲解 数据组织的方式 数据生命周期:数据从产生到被清洗、存储和重复使用的全过程,最终生成支持决策的信息。 数据仓库:数据组织的核心,涉及数据的集成、转换和存储。 03 新知讲解 讨论 观察如图 3-2-1、图 3-2-2和图3-2-3所示的各类数据,结合生活经验,尝试说一说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网站分别是如何组织数据的。同时,比较三者在数据组织上的异同,填写表3-2-1,并讨论数据组织方式与应用功能的关系。 相同点 不同点 1、均需用户账户体系管理,采用数据库存储元数据。 2、均涉及数据安全和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可靠性。 1、电子邮箱以 “信息归档与检索” 为核心。 2、即时通信以 “实时消息传递” 为核心。 表3-2-1 03 新知讲解 讨论 电子邮箱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和存储的工具,主要通过设置收件箱、已发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