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9773

5《黄河颂》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490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黄河颂,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课型 精读课 课题 《黄河颂》 课时 1课时 时间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距离那段屈辱的历史时代久远,所以对诗歌中借黄河形象传达出来的浓郁的爱国情感,仅仅通过学生的诵读还不能深入了解,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朗读指导下,在关键词句的点拨中,在历史背景资料的助读中,深入地体会作者在歌颂中融入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2.细读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欣赏诗歌之美。3.赓续黄河精神,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2.细读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难点: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欣赏诗歌之美。 教学方法 默读法、讲授法、点拨法 课件辅助教学情况 PPT 课前安排 预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 毛主席曾说过:“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就是不可以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啊!”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任务一:预学检测,基础过关(1)了解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第二个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雄姿,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词的作曲者●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写作背景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于是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读读写写山巅( diān ) 劈成( pī ) 气魄( pò ) 狂澜( lán ) 浊流( zhuó ) 宛转( wǎn ) 屏障( píng ) 哺育( bǔ ) 澎湃( péng pài ) 九曲连环( qū) 一泻万丈( xiè ) 解释词语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宛转:蜿蜒曲折。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哺育:喂养,比喻培养。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可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汹涌;也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任务二:朗读诗歌,理清思路活动 1:听视频,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感受到黄河的雄浑豪迈 感受到对黄河的热爱之情感受到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活动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停连、重音、节奏。朗读指导:全诗要读出“赞”“颂”的语气,感情要深沉、悲壮。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小组朗读PK1、以小组为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