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54741

第一节 探索地球表面 第1课时(课件 37张PPT+教案)

日期:2025-10-0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630560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节,探索,地球,表面,1课时,课件
    第四章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 第1课时教案 课 题 第四章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读图、类比等方式知道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特点及相互作用,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模型构建、读图、绘图等,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主要地形及它们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形成空间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构建地球的圈层结构、绘制并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学会建构模型制作模型并应用模型解释问题的科学方法。探究实践:通过图片对比观察,学习绘制地形图,并能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真实问题。态度责任: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中能乐于思考、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初步形成遵循自然、因地制宜开发自然的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模型构建、读图、绘图等,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主要地形及它们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等高线的认识。 教学方式 讲授式、研讨式、探究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新课引入:视频引入【演示PPT4】展示地球的图片,讲解地球的外部结构具体内容。【演示PPT5】提问:什么是水圈?展示水圈的定义。1.板书:地球的外部圈层:①、水圈【演示PPT6】展示图片,提问什么是大气圈?归纳大气圈的定义。板书:1.地球的外部圈层:②、大气圈【演示PPT7】展示图片,提问什么是岩石圈?归纳岩石圈的定义。板书:2.地球的内部圈层:(共同组成岩石圈)【演示PPT8】展示图片,展示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板书:1.地球的外部圈层:③、生物圈【演示PPT9】展示图片:总结地球内部具体结构。板书:2.地球的内部圈层:(共同组成岩石圈)①高密度的内层,称为地核;②密度较小的中层,称为地幔;③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层,称为地壳。【演示PPT10】展示图片:总结土壤的结构和产生的原因。板书:3.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演示PPT11-18】结合图片,介绍地球表面的五种地形。引导学生从海拔和地表起伏特点认识地形。【演示PPT19-34】展示图片,提问:细用什么方法能把地形表示在地图上?以此引出制作等高线地形图,以及认识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点。【演示PPT35】课堂小结课堂总结【演示PPT36-37】随堂练习通过练习,加强对此章节的知识点强化。【演示PPT30】布置作业 观看视频观看、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记录思考、理解、记录观察、思考听讲、记录听讲、记录思考、记录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总结 通过情境视频,引出探索地球表面的课题。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外部结构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结构。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思考并探索解决方案、启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并为下一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探索地球表面 第1课时(课件网) 第一节 探索地球表面 第1课时 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科学观念:通过读图、类比等方式知道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特点及相互作用,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模型构建、读图、绘图等,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主要地形及它们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形成空间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构建地球的圈层结构、绘制并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学会建构模型制作模型并应用模型解释问题的科学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图片对比观察,学习绘制地形图,并能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真实问题。 态度责任: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中能乐于思考、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初步形成遵循自然、因地制宜开发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