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 第2课时教案 课 题 第四章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 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到地壳是不断变动的,理解地壳变动的形式(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了解外力作用(流水、风力、冰川、生物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道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地壳变动现象,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对比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提升比较和分类思维。探究实践:通过分析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台湾海峡底部有古森林遗迹等现象,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对比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提升比较和分类思维。态度责任: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认识到地球环境的动态变化,树立保护地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地壳变动的形式和证据;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地壳变动的缓慢过程以及内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探究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等相关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展示喜马拉雅山区海洋古生物化石图片,提出问题,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海洋古生物化石,这说明了什么呢?【演示ppt4】讲解地壳变动的结果以及特点【演示ppt5】通过竹片模拟岩层的实验,演示地层受力变形的过程【演示ppt6】讲解水平岩层在内力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演示ppt7】通过意大利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来讲解地壳变动的升降运动。【演示ppt8-9】先讲解一些地壳变动的证据,再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在不断地变动【演示ppt10】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提出问题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演示ppt11】讲解地形变化主要受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讲解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变化【演示ppt12-17】重点讲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分别展示流水、风力、冰川、波浪、生物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演示ppt18】比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 【演示ppt19】课堂小结【演示ppt20-21】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思考作答,讲解答案。【演示ppt22】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听讲、记录、思考思考、讨论听讲、记录、分析听讲、分析、讨论思考、分组讨论思考、分组讨论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记录听讲、记录、分析听讲、记录、分析作答、思考 通过照片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地理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地壳变动的现象以及特点帮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理解水平岩层在内力作用下会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水平运动是山脉和谷底形成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让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分析能力引导得出是青藏高原抬升和雅鲁藏布江冲刷共同作用的结果帮助学生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帮助学生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帮助学生提升比较和分类思维。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构建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1节探索地球表面 第2课时1.地壳变动特点:不断变化,有剧烈迅速和缓慢之分形式水平运动:岩层弯曲、断裂,形成山脉和谷地升降运动:导致海陆变迁证据:海洋古生物化石、古森林遗迹、古河道遗迹等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流水作用:搬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侵蚀(石灰岩溶洞)、沉积(平原、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风蚀蘑菇)、风积(沙丘、沙漠)冰川作用:形成角峰、冰斗谷生物作用:苔藓、地衣腐蚀石块;珊瑚虫形成珊瑚礁(
课件网) 第一节 探索地球表面 第2课时 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科学观念:认识到地壳是不断变动的,理解地壳变动的形式;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道地形是内力和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