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掌握 "知人论世" 的诗歌解读方法,建立历史语境与文本的联系。 1 分析诗歌意象与句式特点,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美,理解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 2 对比两首诗歌的情感差异,探究诗人不同人生境遇对创作的影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中国乃诗的王国,自古诗经楚辞至唐诗宋词,及至当代诗歌,中国诗歌始终展现着国人的浪漫情愫。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古代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吗?今天,让我们共同探索五首古诗,体验古典诗词的美妙之处吧! 文体知识 篇名 诗人 朝代 生卒年 诗歌的体裁 《 望 岳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 (661-702) 五言古体诗 杜 甫 唐 (712-770) 古体诗 文体知识 < 东岳 > - 泰山 - ——— 中国五大名山 “五岳” < 西岳 > - 华山 - < 中岳 > - 嵩山 - < 南岳 > - 衡山 - < 北岳 > - 恒山 - 文体知识 古代诗歌体裁 从诗句字数维度,古代诗歌体裁可细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并据此形成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基础分类逻辑 四言诗:每句固定 4 字(如《诗经》经典句式); 五言诗:每句固定 5 字,简称 “五古”; 七言诗:每句固定 7 字,简称 “七古”; 杂言诗:句式长短自由,三五七言灵活混用(多归为七古范畴)。 - 古体诗 - - 近体诗 - 作者简介 字伯玉,唐代著名文学家,字子昂。他曾经担任右拾遗一职,因此后人尊称他为陈拾遗。作为唐诗革新的先锋,陈子昂的诗歌不仅思想先进且内容丰富,其语言风格更是刚劲而朴实,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子昂(661~702) 至今流传着百余首诗歌,尤以《感遇》与《登幽州台歌》最为突出。《陈伯玉文集》亦得以保存下来。 杜 甫(712~770) 作者简介 字子美,号为少陵野老,乃巩县(即今河南巩义)居民。为盛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作品则被誉为“诗史”。他的诗作宛如一面镜子,广泛且深刻地映照出“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 他的诗作对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作品包括“三吏”与“三别”。“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而“三别”则是指《新婚别》、《无家别》以及《垂老别》。 《登幽州台歌》 古代诗歌五首 陈子昂 朗读课文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 前 / 不见 / 古人,后 / 不见 / 来者。 念 / 天地 / 之 / 悠悠,独 / 怆然 / 而 / 涕下。 tì chuàng 思考:诗歌的句式有何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问题思考 运用错落有致、长短不一的楚辞式句型: 前 ——— 不见 ——— 古人,后 ——— 不见 ——— 来者。 前两句每句 5 字,三停顿,节奏短促 传达出生不逢时的抑郁与愤懑。 问题思考 思考:这首诗歌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 后两句每句 6 字,四停顿,加入虚词 “之”“而”,音节舒缓,表现出无可奈何的长叹。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句式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凸显了诗人孤独、悲愤的情感。 运用错落有致、长短不一的楚辞式句型: 理解诗歌 依照注释,以优雅的文笔重译《登幽州台歌》 《 登幽州台歌 》 前 不见 古人,后 不见 来者。 念 天地之 悠悠,独 怆然 而 涕下。 即所谓的黄金台,亦名蓟北楼,燕昭王建立此台,旨在吸引世界各地的才智之士。 过去 辽阔、遥远的样子 思考 悲伤的样子 凄凉悲伤的神态。 古人:指燕昭王等贤明的君主 来者:指后世的贤君 理解诗歌 依照注释,以优雅的文笔重译《登幽州台歌》 《 登幽州台歌 》 向前看,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圣君已遥不可及, 向后望,后世那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