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54859

第二节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2课时(课件 23张PPT+教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3345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土壤,结构,质地,2课时,课件
    第四章 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二课时教案 课 题 第四章 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能通过活动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掌握土壤的分类标准;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的质地,归纳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性状;探究实践: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壤,并通过实验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如保水性、透气性);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土地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区别三类土壤的主要性状,知道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教学难点 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教学方式 讲授式、研讨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动态图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实践2: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只漏斗中倒50mL水。观察2只漏斗内水渗到下面锥形瓶内水量的多少。 (粉砂粒的渗水情况: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透水性的比较: 土壤中的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土壤中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孔隙就较小,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也就少了。土壤中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或者土壤中的成分在比例上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 探索实践:1.分别取一定量菜地、山坡地和稻田里的土样,加少许水,用手搓一搓,如图所示,哪种土壤能搓成一个条状体? 2.再用如图的渗水性实验装置,将这三种土壤分别放在3只漏斗中,加50mL水后观察渗水量。 实验结论: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 (3)壤土类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因此壤土类土壤更适于植物生长,宜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 土壤的结构性状与土壤的功能是相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板书:二、土壤的地质(1)砂土类:砂粒多、通气好、保水差(2)黏土类:黏粒多、保水好、通气差(3)壤土类:比例适中、宜于耕种【演示PPT21】课堂小结。【演示PPT22-23】随堂练习。通过练习,加强对此章节的知识点强化。【演示PPT24】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回答听讲、记录听讲、记录、思考听讲、记录、思考观察、回答实践、观察、回答听讲、记录、思考听讲、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思考、讨论、回答思考、回答 举例沙漠和森林中植物生长情况的巨大差异,思考土壤有哪些结构,引发学生兴趣。以图片展示的方式了解多种类型的土壤结构,并进行比较团粒结构是较为理想的结构,加深学生对土壤结构的区分。学习土壤团粒结构的特点,探究团粒结构的优点和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培养学生思维探究。以展示图片的方式和对比区分来加深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类型。通过实践,讲解了三种土壤颗粒的渗水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土壤颗粒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也展示了学生在课堂的风采。展示了不同类型土壤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组成和特征。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土壤图片,加深学生对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矿物质组成对土壤颜色的影响。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土壤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土壤的类型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对三类土壤的特性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有更好的理解。 板书设计 4.2.2植物的结构和质地一、土壤的结构结构类型:块状、柱状、片状、团粒状(1)团粒结构特点:保水透水、透气保温(2)人类活动影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