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27《漏》 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计上课时间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漏》这篇课文是民间故事,它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都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掘有趣的点,品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生动有趣。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不仅留下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因老婆婆的一个“漏”字,老虎和贼东窜西窜,几乎丧命,也使得小胖驴幸免于难。一个“漏”字贯穿整个故事,虽然它在故事表述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因为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大部分学生写作的兴趣浓厚,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文字表达活泼生动,富有童趣。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故事的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语言运用: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思维能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审美创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老虎和贼第一次遇见“漏”的情景。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方法 与策略 教授法 朗读法 体验法 启发法 合作法 教学评价 征答、观察提问、练习反馈 教学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看图猜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书空练写“漏”字。 1.出示《神笔马良》《猴子捞月》《嫦娥奔月》等故事相关的图片,学生看图猜故事。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民间故事—《漏》。 3.结合板书,指导“漏”的书写,学生练写。 提示:左窄右宽。“尸”横长折短,长撇舒展,伸展到三点水下面。“雨”四点方向一致。 借助图片引出民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漏”究竟是什么 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什么 为什么 2.学生接力朗读课文。 3.根据提示说说你故事的大致内容。 4.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顺序,梳理课文线索。 1.学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漏”究竟是什么 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什么 为什么 2.指名接力朗读课文,相机生字正音。 重点正音:“脊”读第三声,“老婆婆”是轻声词,“贼、纵”是平 舌音。 3.说说故事的大致内容,出示填空。 一天晚上,贼和老虎在 的时候,听到 ,以为“漏”是 ,吓得 。好不容易在 ,甩掉了“漏”。被雨一淋,老虎和贼清醒了,还 ,在 ,又以为 ,老虎和贼吓得 。原来,老婆婆口中的“漏”是 。 4.根据课后第三题,全班讨论、梳理课文线索。 老婆婆家(图) 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路上(图) 虎驮贼,贼骑虎 歪脖老树(图) 甩掉对方。 再次相遇,滚下山坡 山坡(图) 以为对方是“漏”,吓昏过去 老婆婆家(图) 再次说“漏” 本课篇幅较长,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初读感知时,除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地点的转换,有助于厘清故事发展的顺序。 三、学习第一至十二自然段,体会趣味 1.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画出故事中老虎和贼的活动地点的变化。 (2)画出觉得有意思的句子,讨论交流。 (3)学生说一说从中感受到贼和虎当时怎样的心情。 2.学生分享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1)学习生字“胶旋”,结合句子意思的理解,说说“粘胶、旋风”的意思。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