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0448

24 诗词曲五首(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543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词曲,五首,学案,答案
  • cover
24 诗词曲五首 【课前预学】 预学一 朗读课文两遍,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然后合上教科书,按要求给下面的作品归类。(填序号) ①《十五从军征》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过零丁洋》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 ⑥《天净沙·秋思》 ⑦《江南逢李龟年》 ⑧《木兰诗》 ⑨《约客》 ⑩《渔家傲》 《钱塘湖春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乐府: 歌行: 律诗: 绝句: 词: 曲: 预学二 在五首诗词曲中选两句,仿照示例进行朗读设计,并读一读,感受其中的意蕴。 【示例】 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 朗读设计: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以沉稳大气之声朗读,语速缓慢。“如聚”前停顿,且这两字重读,声音上扬,突出峰峦众多,富有动感;“如怒”前停顿,且这两字重读、声音下沉,突出河水如人般悲愤;朗读“潼关路”时声音要缓慢延长,向听众展现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作品:《 》 朗读设计: 预学三 在五首诗词曲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首,用楷书或行楷抄写下来。抄完之后,朗读一遍。 【课堂导学】 导学一[读题推测]“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读五首诗词曲的题目,先把从题日中得到的信息和据此做出的推测填在下表中,再概括它们共同的主题,.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表6-4 读题推测 题目 信息和推测 共同的话题 十五从军征 从“从军征”一词可以读出这是一首与战争有关的诗歇。“十五”表明主人公是少小离家,征战沙场。这一题目让人不禁猜想他的军旅生活和经历的战争场面 ⑤ 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 ① 南乡子·登京 口北固亭有怀 ② 154 题目 信息和推测 共同的话题 过零丁洋 ③ 山坡羊·潼关怀古 ④ 导学二[揣摩语言]五首诗词曲语言凝练,字里行间留给我们很多空间进行合理的“补白”。仿照示例,从其他四首中各选一个词或句子揣摩其意蕴。 续表 图6-6 补白155 导学三[图表梳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场景转换,表现了不同的画面.张弛有度、开合有节。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体会“移景叙事”的写作特点 图6-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思维导图 导学四 [诗句解读]诵读《过零丁洋》,结合“助读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助读材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遗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宋史·文天祥传》 (1)有同学对首联提出疑问:为什么诗人说自己的辛苦与不幸都是因为熟读儒家经典而起的?为什么诗人又说四年来抗元的烽火只是寥落稀少?结合课文注释和“助读材料”,开展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写下来。 (2)结合“助读材料”中张弘范劝降文天祥时态度变化的语句,简析尾联抒发的思想感请。 导学五[对比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与《山坡羊·潼关怀古》同为怀古之作。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知识卡片”,完成下面的对比阅读。 知识卡片 怀古诗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遗迹为创作题材的一类诗歌作品,其特点是借助历史抒写情怀或发表议论。阅读怀古诗可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历史观。这是作者咏史怀古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此为落脚点。二是选材。这是作者为了表现历史观所设置的媒介,此为感应点。三是写作手法。这是巧用、妙用选材来表现历史观的手法,如运用典故等,此为连接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 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