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0452

古诗词诵读--2025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10-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21113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2025,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古诗词诵读 目录索引 无  衣 春江花月夜 将 进 酒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无  衣 作品导读 《无衣》产生于秦地。按其内容,这是一首军中战歌。朱熹评价这首诗,强调它体现了秦人“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的气魄和“与子同仇”的“欢爱之心”。诵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质朴诗句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文白对译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也反映了秦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艺术特色 全诗共三节,采用了重章复沓的形式。每一节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节结句“与子同仇”是讲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共同对付敌人。第二节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行动”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第三节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这种重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歌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 春江花月夜 作品导读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我们在诵读、欣赏时,要细细品味诗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受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 文白对译 主题思想 作者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歌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表达了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宇宙精神的感悟。 艺术特色 1.景、情、理融为一体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汇成一种景、情、理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黑白相辅、虚实相生,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2.诗歌的感情抒发与诗歌内容和谐统一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表面上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3.诗的韵律节奏饶有特色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将 进 酒 作品导读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将”意为“愿”“请”,题目的意译为“劝酒歌”。据今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此诗当为开元间一入长安以后所作。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诗人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诵读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