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0480

第二单元写作 指导训练--2025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3576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二,必修,PPT,32张,教学课件,中册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 指导训练 学写札记 【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阅读探究并结合相关材料,通过写作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2.学习札记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掌握这一应用文体的写法。 技法指导 札记 定义 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 类型 提纲式 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次内容。 批注式 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帮助掌握书中内容。 评论式 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明确其思想艺术价值。 仿写式 看到好词好句,惊叹羡慕之余,拿来为我所用。 心得式 记录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存疑式 记录遇到的疑难问题,便于后面询问请教。 札记 原则 选准“触 发点” 文学作品常常把意思蕴含和寄寓在形象中,因而札记写作要以艺术形象为触发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串联起来,使之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 以情动人 文学作品生动形象,以情动人,札记由此而“发”,无论“述读”,还是“发感”,都力求以情动人。 注重现 实性 书写札记的根据是现实阅读中的所思所得,是现实体验与阅读相碰撞的结果。书写札记要梳理阅读经验,反思现实体验。 札记 做法 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 要对读物的内容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敢于超越书本上的观点。 善于抓住自己的思想火花、设想、灵感,随时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思考。 不求全面,只要能根据所选角度(语言、人物等)进行评论,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佳作赏析 细碎银两中的罪恶 翟清宇 “二十块”“三角二”“二百三十块”……金钱数字多次出现在《包身工》中,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包身工的生存境遇。数字减弱了部分情绪的“强度”,但增加了报告文学的“信度”,增强了批判的“力度”。(以金钱数字为鉴赏点,选点小而巧。) 首先,精准的数字将隐藏的真相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揭示了包身工遭受多重剥削的凄惨命运,实现了新闻性与文学性的融合。“拆包间、弹花间、钢丝车间的工作”在工厂所有者自己的国家常常由男性承担,但 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却落在了食不果腹、瘦弱不堪的女工身上,十二小时的繁重劳动换来的是微薄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工资。包身工“最初的钱是每天十二小时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劳动强度与工资数量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极端压榨。(借数字分析包身工遭受的第一重压榨。) 包身工不仅遭受日本纱厂的盘剥,还要承受本国剥削者的榨取。薪资在带工老板口中是“块把钱一天”,但实际上“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去年的工钱是“三角二”。每天忍受高强度劳作,承受非人的折磨,工资最高也不过“三角八”,远低于老板夸口的“块把钱”,剥削者的阴险狡诈、狠心歹毒体现得淋漓尽致,所谓“待遇”不过是赤裸裸的谎言。(进一步分析包身工被压榨的命运。) 当有人提议放了骨瘦如柴的“芦柴棒”时,老板立即还击“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芦柴棒”每天蜷缩在鸽笼般的工房过夜,在咒骂声中惊醒,吃着粗劣不堪的食物,拖着病体,受着毒打,每日在音响、尘埃、湿气三大威胁中工作十二个小时,如此两年,反倒欠了钱。事实却是“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二十块”与“二百三十块”的比较凸显了包身工被压榨的程度之深,也表现了老板的唯利是图、虚伪狡诈。从冷冰冰的数字悬殊的对比中,我们似乎能听到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境遇的深深叹息,对剥削者们敲骨吸髓式的盘剥的愤恨。(在数字对比中感知新闻立场。) 其次,数字还揭示了包身工悲剧命运的根源。文中人物贫富分化严重,包身工衣衫褴褛,身无分文,老板等人却穿拷绸衣服,“不仅可以放债、买田、起屋,还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