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 指导训练 学写申论 【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阅读探究并结合相关材料,通过写作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2.学习申论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掌握这一重要应用文体的写法。 技法指导 申 论 定义 “申论”,即申述议论,就是要求作者就特定的材料、事件或者问题进行陈述、说明、概括,并据以发表见解,论述理由,推断逻辑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讲道理”。 作用 一般用于考查观察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技巧 标题 标题就是文章的题眼,一定要体现文章的内容。 正文 提出 问题 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分析 问题 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 解决 问题 解决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 申 论 一般 模式 题目 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 第一段 开篇语:开篇点题,要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第二段 原因分析:原因这一块一定要写清楚,要分出条理。 第三段 提出对策。 结束段 总括。 佳作赏析 作 品 讲好中国故事 李吟秋 述往事,知来者。此可谓讲故事之至境至语!从古到今,中国故事在历史长河中辗转变化,却从未断绝。在世界多元发展的当下,重拾那似乎式微的中国传统,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书斋中人的工作,更是全民族的责任。 讲好中国故事,重担首先落在作家们身上。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些人难以把中国故事讲得响亮,原因在于欠缺对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把握。如果说阿Q成就了鲁迅,祥子成就了老舍,其原因便在于鲁迅和老舍把握了时代下 的集体人格。扛着文坛大旗的作家们,不应局限于回忆与缅怀,而应从亲身经历的当下,从所见所闻中洞察时代之优之弊,脱离前辈们的影响,讲出自己的中国故事来。 诚然,对作家的严格要求应当考虑创作之难。讲好中国故事,在当下,也早已不该是作家们的孤军奋战。作为中国的一分子,我们能做的,也许更多。与传统的中国社会不同,当今社会,公共教育的普及,基本上使民众都有了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而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就是对以往中国文化的传承。讲好并不只是讲,更是理解与践行。可中国故事太多太杂,我们如何才能在浩瀚的历史中讲出时代与民族的特色呢 首先是要更加广泛地推行公共教育与通识教育。作家的优长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思维的敏锐、技法的纯熟,那么通过公共教育来培养全民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风貌,使每个人都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传统文化对人的熏陶和影响是惊人的。用教育唤醒全民的写作与表达欲望,方能使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可能。 但更为关键的,是为公众搭好表达自我、讲出故事的平台。当今中国绝不缺乏故事,一个活跃而有生命力的表达平台,能使中国故事不再像刻在石板上的铭文,终随风沙磨尽;而能如刻在树干上的字,随树的生长而愈生愈清晰。余秀华的诗篇是刻在树木上的深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 妇女,她有能力与情怀为她所在的群体发声。这难道不是全民发声的先行者 我想,当全民族能够活跃并自由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整个世界都会安静下来,尊重而崇敬地倾听。 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使中国真正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不再式微。班固云:“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经历日月的中国故事,将在时代的阳光中开出最动人的新蕾,将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弥远弥新。 点 评 开篇点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历史传承,并结合当前背景申明“文化走出去”是全民族之责任。 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指出“讲好中国故事”需从当下所见所闻中洞察时代之优弊,把握民族性与时代性。 第3段进一步指出“讲好中国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