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4 望海潮 扬州慢 单篇文本研读课 复合文本比较鉴赏课 目录索引 学习目标 1.把握两首词的创作背景,斟酌字句,积累词语,品味其中丰富的意蕴。 2.比较赏析两首词,揣摩意象,体察意境,探究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体会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单篇文本研读课 望海潮(东南形胜)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梳理积累 作者简介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柳永 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仁宗景祐年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早年屡试不第,经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并通晓音律,这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作品 《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望海潮》(东南形胜)、《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 评价 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作品背景 渴望赏识的投赠之作 《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写杭州繁华富庶的景象和西湖佳丽清秀的风光,是柳永的应酬之作。柳永为拜谒当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而作了这首以杭州为题材的词作,并希望杭州长官能将这里的美景绘成图画,带回朝廷,以赢得当权者的赞赏。词中,词人没有以阿谀的态度颂扬郡守的治绩功德,而是为我们留下了北宋盛世时期东南大都市风貌的画卷,再现了湖山的自然风光,因而其意义远超出文学的范畴,而具备了更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关常识 婉约派与慢词 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上侧重于儿女风情,结构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望海潮》(东南形胜)就是其中的代表。 名家点评 1.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南宋词人李清照《词论》 2.屯田北宋专家,其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晚清词人郑文焯 3.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中国近现代词人夏敬观 城市记忆 描写杭州的诗句 1.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3.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七)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文学常识 柳永词的新变之处 (1)大量创制慢词、创用词调。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扩大了词的题材———表现都市生活与羁旅情怀。 (3)变“雅”为“俗”———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4)铺叙和白描手法。 ①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事情发生、发展的场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