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2435

(议题式教学)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537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议题,教学,中华,人文,精神,弘扬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人文精神强大的精神力量,认同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人文精神的魅力,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积极态度。 健全人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爱人利人,择善而行的优秀品质。 责任意识:明确将中华人文精神传承弘扬下去,这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重点:感受中华人文精神的魅力,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理念的积极态度。 难点: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积极态度,树立爱人利人,择善而行的优秀品质。 总议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密码"如何解锁现代社会的"向上向善"? 子议题一:千年文化照耀中华大地 子议题二:千年文明里的和谐基因 子议题三:向上向善的当代面孔 教学过程: 子议题一:千年文化照耀中华大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 对真理、正义、高洁品格的追求,坚韧不拔的精神 (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 (3)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有何意义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子议题二:千年文明里的和谐基因 和谐的内涵?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体现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在社会层面,和谐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这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道德教育和法治建设,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人与社会的和谐:“四海之内皆兄弟” 它涉及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平衡,要求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乐观的态度,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人的内心和谐:“以柔克刚,厚积薄发”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关于“和谐”的名言分享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子议题三:向上向善的当代面孔 新时代好少年 1.热心公益,志愿服务 刁兴宇 :最小五星志愿者,志愿服务超过2600小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2. 乐观向上,孝心少年 王凌云 :尽管家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