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4096

第二单元 6哈姆莱特 (节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93889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语文,42张,教学课件,下册,必修
  • cover
(课件网) 哈姆莱特(节选) 第二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精准把握人物关系、戏剧冲突及剧情结构。 2.体会精彩的对白尤其是内心独白的表达作用,准确理解人物形象。 3.欣赏戏剧的文学风采,感受戏剧语言的魅力。 4.了解作品中流露的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体会剧本的悲剧力量。 重点: 品读人物关系,把握戏剧冲突和剧情结构。 难点: 时代背景知识的缺失导致学生对于理解哈姆莱特内心冲突有一定的困难性。 学习重难点 当至亲离世,权力被篡夺,爱情也陷入迷茫时,一个人该如何抉择?在《哈姆莱特》里,莎士比亚用文字构建了一座人性迷宫,等待着我们跟随主人公的脚步,去探索每一处的幽微曲折,找寻关于人性的答案。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新课讲授 任务围绕对哈姆莱特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戏剧独特冲突的分析展开。引导学生梳理哈姆莱特在复仇之旅中的纠结抉择,以及他与周围人物的复杂的情感纠葛。从时代特征出发,洞察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碰撞,助力学生从宏观视角理解剧本结构,深度领悟莎翁借这部作品对人性、命运、道德等哲学命题的深刻叩问,体会其跨越时空的思想价值。 设计意图 哈姆莱特被称为“忧郁的王子”,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常被深沉的无力感和幻灭感笼罩。在哈姆莱特独白中,既有虽怀有高贵的理想,却不得不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并与之殊死抗争的决心,更有复仇行动延宕的反省。哈姆莱特作为一个悲情式的英雄,在实践和思考中提升自我,在磨炼中走向坚强果断,显现出成长的独特性。 文本主旨 文脉梳理 哈 姆 莱特 密谋试探哈姆莱特 奥菲利娅试探哈姆莱特 1 2 3 ① 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对白 试探后的再次密谋 ② 概括文本内容,梳理剧中人物关系 新课讲授 任务紧扣戏剧中的关键元素,通过引导学生梳理跌宕起伏的哈姆莱特复仇情节,厘清以哈姆莱特与叔父克劳狄斯、母亲乔特鲁德、恋人奥菲利娅等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和利益纠葛,让学生在梳理过程中,深入理解人物性格成因。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和宫廷政治生态出发,洞察人物行为背后深层的社会根源,帮助学生搭建起对剧本内容和人物关系的完整认知框架,为后续深入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筑牢根基。 设计意图 活动1:关联剧情前后,掌握故事大概 哈姆莱特的复仇过程。 顺序 复仇行为或行动 1 回国奔丧 2 发现叔叔继位、母亲改嫁 3 遇到父亲亡魂,得知真相 4 装疯卖傻,迷惑敌人 5 排演戏中戏,确认凶手 6 误杀波洛涅斯,规劝母亲 7 大难不死,逃回丹麦 8 奥菲利娅溺水而死,雷欧提斯复仇 9 叔叔毒计密谋 10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相约比剑 11 母亲误饮毒酒,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二人中毒剑 12 哈姆莱特杀死叔叔 13 大臣以军礼安葬哈姆雷特 活动2:《哈姆莱特》节选部分人物众多,故事曲折,请用图或表,梳理一下课文中的人物与哈姆雷特的关系。 《哈姆莱特》剧中主要人物有: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哈姆莱特的叔父。老谋深算,阴险毒辣 乔特鲁德———丹麦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前王之妻,改嫁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前王之子,今王克劳狄斯之侄。 罗森格兰兹———朝臣 吉尔登斯吞———朝臣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吹牛拍马,故弄玄虚。 奥菲利娅———波洛涅斯之女。心地纯洁、善良多情。 活动2:《哈姆雷特》节选部分人物众多,故事曲折,请用图或表,梳理一下课文中的人物与哈姆雷特的关系。 奥菲利娅 哈姆莱特 (丹麦王子) 乔特鲁德 (王后) 波洛涅斯 (御前大臣) 克劳狄斯 (丹麦国王) 罗森格兰兹 吉尔登斯吞 刺探者 恋人 同谋者 君臣 杀父仇人 叔侄 走狗 同学、朋友 失贞者 母亲 活动3:课本节选的这场戏在情节结构上可以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