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8652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95014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他是一名男子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 他所处的朝代是唐朝 他自号“少陵野老” 他被誉为“诗圣” 杜甫 游戏“他(她)它是谁”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游戏“他(她)它是谁” 它是一座山峰 它是中国山东省的一座名山 它被誉为五岳之首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杜甫曾在这里描写过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出自这里 泰山 望 岳 杜甫 目录 一:文学常识 二:诗词赏析 三:主旨归纳 写作背景 杜甫20—35岁时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唐玄宗 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ǎn)州(今属山东省)省亲———他父亲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杜甫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在这期间写的。 《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南岳,西岳,课文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看作者(知人论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被后世尊为“诗圣”。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 他的诗作一般反映社会现实, 被誉为“诗史”。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了解泰山 壹 看标题 望,远远地看,岳,高大的山。 交代事件: 作者望岳(东岳泰山)。 五岳 五岳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读一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 / / / / / / / / / / / / / 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情感 二:诗词赏析 岱 夫 了 曾 眦 dài fū liǎo cénɡ zì 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绵延不尽、参天耸立(高,大)的雄伟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此句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的高。 品一品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青色的峰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远望 指泰山 指山色 不尽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实写泰山高大 虚写泰山秀美 品一品 割 “钟”聚集的意思,将大自然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都给了泰山。 “割”字炼得极好,分割,泰山像一把利剑将阳光隔断,使山南山北两面明暗截然不同,从而突出了泰山的遮天蔽日的特点。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虚实结合,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遮天蔽日的形象 钟 译文: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在泰山上,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近望 分 聚集 指天地,大自然 荡胸: 曾: 决眦(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翻译: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使心胸激荡。 同“层”。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眦:眼眶。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细望 品一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当, 终要 登上 富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只有勇攀高峰才能俯视一切,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 直抒胸臆,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品一品 翻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众多的山,到那时,全部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远望 诗改散文(结合注释)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 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连绵不断。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