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9841

《第二单元山水抒怀》知识清单(含答案) 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189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二单元山水抒怀,知识,清单,答案,人美,2024
  • cover
初中美术人美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山水抒怀》知识清单 一、观照自然 (一)填空 1. 中国山水画是以_____为主要描写对象,体现中国人_____、_____、_____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还体现中国人_____、_____、_____的艺术精神。 2. 早期山水画常作为_____的背景出现,如_____时期的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壁画局部就有简单山峦描绘,展现出山水画雏形。 3. _____时期,山水画开始从人物背景中独立出来,_____的《洛神赋图》是典型代表,其中山水背景已有独立审美价值。 4. _____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之一,以_____设色描绘春日山水,标志着山水画风格的初步形成。 5. 青绿山水特点是_____,色彩丰富,具有很强的_____,代表画家有_____;水墨山水则_____,意境悠然,更注重_____,代表画家有_____。 6. 五代两宋时期,北方画家荆浩、关仝的作品展现出北方山水_____的特点,荆浩的_____、关仝的_____体现这一风格;南方画家董源、巨然以_____为题材,形成_____的画风,董源的_____、巨然的_____是其代表作品。 7. 北宋时期,郭熙提出“三远法”,包括_____、_____、_____三种视角构图方式。 8. 南宋画家马远以_____构图著称,其作品_____仅描绘一叶孤舟和一位垂钓者,周围大面积留白,营造出空灵而深远的艺术境界。 (二)问答 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有哪些特点? 2. 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3. 五代两宋时期北方画家和南方画家的山水画风格有什么差异?请举例说明。 4. 简述郭熙“三远法”的具体内容及作用。 5. 马远“马一角”构图有什么独特之处?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 二、林泉之心 (一)填空 1. “林泉之心”源自北宋_____的《》,提出“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强调山水画是文人逃离世俗、追求_____的载体,山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道家_____、儒家_____思想的具象化表达。 2. 具有“林泉之心”的山水画多描绘_____、_____、_____等场景,体现文人_____的心境。 3. 山水画的构图法则有_____、_____、_____。 4. “三远法”中,高远是_____,如_____的《匡庐图》体现巍峨山势;深远是_____,如_____的《青卞隐居图》展现层叠布局;平远是_____,如_____的《潇湘图》营造辽阔静谧之感。 5. 虚实相生指_____与_____结合,如_____的《寒江独钓图》以大面积留白表现江水的浩瀚,体现“计白当黑”的哲学。 6. 主次分明要求_____突出,_____呼应,如_____作品中以村庄为中心,山水为背景,形成视觉焦点。 7. 山水画笔墨技法中,勾是用_____用笔勾勒轮廓,线条_____,如《游春图》中树木的轮廓线;皴法中,_____用细长线条模拟麻披,表现江南土质山峦的柔和,如董源《潇湘图》;_____顿挫有力如刀砍,刻画北方山石的坚硬棱角,如马远《踏歌图》;_____用墨点错落表现烟雨朦胧,如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8. 擦是用_____侧锋轻擦增强质感;点是通过_____、_____的疏密变化体现空间层次;染是用_____渲染明暗。 (二)问答 1. 解释“林泉之心”的内涵。 2. 举例说明具有“林泉之心”的山水画的典型题材和意境。 3. 阐述山水画构图法则中“三远法”“虚实相生”“主次分明”的含义,并分别举例说明。 4. 请详细介绍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勾、皴、擦、点、染”。 三、山水新声 (一)填空 1. 元代文人画家受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影响,山水画呈现出独特的笔墨意境,并且将_____入画,以_____等“元四家”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注重展现_____与_____。 2. 黄公望的_____以简约笔触描绘出富春江一带的秀丽景色,画面意境深远,体现了文人画追求自然、寄情山水的精髓;倪瓒的_____通过简洁的构图和淡雅的笔墨,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表达了画家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感悟。 3. 明代山水画流派中,浙派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